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四川绵竹: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绿色家园

发布时间:2021-03-31 11:12: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作为森林火险重点县,绵竹已实现连续32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全市森林防灭火成绩斐然。

满目青山翠欲滴,鸟语花香惹人醉,绵竹大地一片锦绣,生机勃勃,这些凝聚着全市各级森林防灭火战线上工作人员尽职履责、艰辛付出的点点滴滴。

沿着绵茂路前行,汽车驶过长长的隧道,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被群山环抱的色彩斑斓的世外桃源映入眼帘。沿清平镇棋盘村山道一路前行,蜿蜒的大山上,纵横交错的防火通道和防火隔离带沿着地势一直延伸到各个山头,棋盘村后山山梁上,12米高的林火检测系统平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天候实时监测直线距离五公里内的森林火情。涉及林区的公路、村庄周边山林下枯枝杂草等可燃物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防火安全标语、警示牌等随处可见,森林防灭火的工作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

“巡查一次责任区来回要3个小时,进入高火险期,每天要巡查两次以上,同时,还要对周围老百姓以及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防灭火宣传。”九龙镇护林员王开军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熊猫护林员APP系统监测”。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的电脑终端,不仅可以实时查看护林员的巡查时间和巡查路线,还可以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一旦遇到火情火险,这上面有个一键报警可以(拍)相片和(录)视频,我们第一时间传回指挥中心,快捷又方便。”

在汉旺镇马排子森林防灭火管护站,高音喇叭巡回播放着森林防灭火知识,《绵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森林防灭火的通告》张贴在显眼位置。火种寄存箱前,戴着红袖标的森林防火队队员正在对进山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和宣传。“进出林区需要扫码,谢谢你的配合。”寄存携带的火种,登记好姓名、时间、联系电话后,准备上山的村民通过手机扫描“防火码”才能进入林区。护林员介绍,使用“防火码”不仅实现了火因可追溯、人员可查询,进出山人员还可利用小程序学习防灭火知识,有效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森林防灭火工作,起到群防群治的作用。

森林防灭火重在抓源头教育,居安思危,方能警钟长鸣。学生是预防火灾的生力军,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才能立足长远打牢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基础。2020年9月1日,清平学校在以“森林防灭火·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上,老师结合身边的事例,讲解了森林防灭火的重要意义以及森林防灭火相关知识,并通过观看视频、互动问答等方式,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种下“热爱生态保护自然”的种子。

如今,森林防灭火宣传已成为全市各学校春季开学的“必修课”。

在富新镇周家山,各个进山口写有“共享森林美景,严防森林火灾”、“全民总动员,防火保安全”等字样的宣传牌引人注目,印有森林防灭火宣传标语的海报随处可见。戴着红袖标的护林员骑着摩托正在山间巡视,车上的喇叭播放着森林防灭火相关法律法规。

在各林区镇,层层签订承诺书,新增宣传栏、宣传牌,加强宣传教育和巡山护林、火源管控,定期不定期开展演练等都是森林防火的“规定动作”。

“近几年,我们不断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的巡防体系,进一步织密‘防护网’、筑牢‘防火墙’,守好绿色生态大屏障。”市应急局局长任刚介绍,今年,绵竹市同期气温偏高,防灭火形势严峻,责任重大。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基础设施的完善非常重要。近年来,绵竹市从应急通道建设、应急通讯建设、应急设备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起于汉旺镇,途径清平镇,穿越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止于篮家岩隧道,总长47.49公里的绵茂路绵竹段建设进入倒计时,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森林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灭火应急反应能力。投资897余万元,在重点林区新、改、扩建的森林防灭火通道,以及森林防灭火直升机应急停车坪、应急取水点,正在实施的大熊猫公园绵竹唐家河管护站卡口建设等,都为绵竹市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坐落于九龙镇的德阳市森林防灭火实训基地,也为森林防灭火工作培养了很多专业人才。

人为用火是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因此,管好“人”是杜绝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关键。绵竹市利用“画境绵竹”客户端开展“防火答题王挑战赛”,通过广泛动员,形成了人人参与,争当“防火达人”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宣传车、宣传标语、小喇叭、“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灭火科普教育活动等,将森林防灭火知识传进千家万户,营造出“人人争当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的浓厚氛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蓝、地绿、水清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不让森林火灾毁掉绿色家园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下一步,绵竹市将以更加务实创新的作风和有力的措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

责任编辑:郝桂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