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实施办法》印发实施
发布时间:2018-08-28 18:22: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廖培金 报道)近日,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办法》明确社会组织作为创新主体,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平等享受与其他创新主体同等的扶持优惠政策。
广州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制定实施《广州市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实施办法》,是广州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扩大对外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为广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广州市沿着“有序放开、有效监管、有力扶持、有固党建”的发展路径,坚持以党建创新、发展创效、管理创制、服务创优为抓手,大力优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多元、覆盖广泛、作用初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社会组织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7826个(包括社会团体315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621个,基金会55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地45个,入驻社会组织逾1300个。
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措施有哪些?
《办法》明确,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型重大科技攻关,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创新交流活动,申报科研成果。支持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中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方法开展创新活动。
将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动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工业技术改造支持范围。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经费对以下规定的创新活动予以支持: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从事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活动;社会组织从事的促进技术转移、推动成果转化、提供科技咨询、开展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创新中介服务活动。
《办法》规定,应当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简化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的验资手续。相关职能部门在拟定新增公共服务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征集、购买社会组织采用创新方法对于本市发展急需的、能填补公共服务空白的、社区群众满意的、有助于形成良性社区治理机制的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或委托项目,经购买方或者委托方评估属创新项目或者项目实施取得突出成效的,同等条件下,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在项目后续购买或者委托中获优先权。服务购买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服务期限,但不得超过原项目服务期限且购买服务金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起点金额。向社会组织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项目经费可以按规定用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人员招聘、培训开展等。法律法规对购买服务经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建立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和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等社会组织人才目录。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社会组织人才经认定后享受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和培养资助。鼓励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按规定申报职称评定。实施社会组织人才工程,开展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培优计划,鼓励本市高校设置社会组织专业;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培训。
《办法》明确,整合原有培育扶持措施,予以创新提升。税收优惠方面,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公益创投方面,允许社会组织联同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申报公益创投项目,运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回应社会需求。市民政局负责每年组织实施全市性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对社会组织设计申报的遵循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创新性高、可行性强、社会效益好、与政府目标契合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予以资金资助。市、区各部门、街(镇)可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
培育基地扶持方面,要求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应当重点支持、引导已入驻社会组织开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活动,为社会组织开展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提供项目资讯、转介服务、社会捐赠、公益资助、合作交流等信息共享、资源链接服务。其他相关部门可以试点设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培育基地,给予科技类社会组织办公场地优惠,加大创新项目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区、街(镇)可以设立创新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对辖区内高科技企业、优先发展的产业、行业提供创新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优先入驻、优先培育、优先获得创新资源。社区可以试点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站,重点孵化一批有社区治理创新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
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指标和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创新能力指标权重。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按照相关规定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品牌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市民政部门定期开展品牌社会组织评定,引领提升社会组织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动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从事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活动;社会组织从事的促进技术转移、推动成果转化、提供科技咨询、开展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创新中介服务活动;社会组织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平台、新路径,在社会服务和城乡社会治理领域,以公益慈善为目的从事满足社会服务需求、纾难解困的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组织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创新活动?
社会组织参与创新活动方式主要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研发等形式的自主创新;采用新方法协助政府部门和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开展社会(基层)治理协同创新;采用新模式协同企业、支撑行业和产业进行服务链创新;及其他参与创新的方式。
责任编辑:黄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