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资中县教体局致全县教师、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1-12-07 14:57: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尊敬的老师、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及考试管理、课后服务等相关政策精神,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县教育和体育局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请您认真阅读,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一、加强手机管理,为孩子学习生活优化环境

一些学生过度使用手机,造成视力健康有所损害,或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等渠道和形式,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请家长朋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监督管理,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积极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

二、加强睡眠管理,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寄宿制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请家长朋友一定要做好陪伴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设定好固定的睡眠时间,提供健康的睡眠环境,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切实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读物管理,为孩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进校园的课外读物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要坚持“凡进必审”,不得推荐和选用存在“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为学生阅读创设条件,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对捐赠读物要明确来源,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要求,加强审核把关;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定期对校园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

请家长朋友们每天挤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家长要给学生阅读创设优越条件,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鼓励孩子认真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让他们从读本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四、加强作业管理,为孩子全面发展创设空间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控制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总量。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请家长朋友对孩子居家学习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培养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和按时做作业的习惯。引导孩子回家完成剩余作业后,积极从事劳动、体育、艺术等其他活动。建议家长朋友,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随意给孩子布置课堂以外的作业,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兴趣班,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五、加强体质管理,为孩子强健体魄注入活力

学校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全面落实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社团活动。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请家长朋友督促孩子每天坚持校外体育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严格控制孩子居家期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监督并随时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

“双减”政策除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外,还要求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各地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明白孩子的学业成长,关键是让孩子专注课堂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盲目参加校外培训不利于孩子成长,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要一次缴纳三个月以上费用。

七、严格压减考试次数,正确认识和对待学校考试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仍按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有关规定执行,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

希望各位家长正确看待考试结果,正确利用考试来诊断孩子学情、改进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质量,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考试和孩子的学习进步,减轻孩子考试压力,防止引发的不良心理问题。

八、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减轻家长压力培养孩子特长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安排部署,我县各公办初中、公办小学全面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时间上,实行“5+2”制度,即每周开展5天,每天下午放学后2小时左右,原则上与家长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课后服务内容上,主要是辅导作业答疑解惑,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收费上,我县目前按照内江市规定的每生每课时3.5元收取,按月据实结算。

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和辅导作业困难的普惠工程,是教育服务社会、使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是学校为家长朋友办的一项实事和好事。学校是实施课后服务的主体,但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朋友的支持与监督。我们将本着自愿、惠民、透明、发展等原则,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工作模式。欢迎您积极配合、积极参与,欢迎您将好的意见与建议反馈我们,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双减”减的是负担,主要是学生的负担、家长的负担,而“减”的目的却是“提”,即提高育人的质量。我们将致力于以下工作:一是课程提质、二是教学提质、三是作业提质、四是课后服务提质、五是管理提质,确保孩子们在校内学足学好,思想好、学业好、身体好,还有特长爱好,实现我们共同的培育目标。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落实好“双减”和“五项管理”等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共育助力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付出与配合!

附:资中县教育和体育局

“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监测与举报电话:

督导监测:0832-5516850 

校外培训:0832-5517926

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等:0832-5522773;0832-5518492

 

资中县教育和体育局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责任编辑:郭远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