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通讯员李秋林)今年以来,达川党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党校的有力指导下,抓住县级党校分类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充分挖掘和发挥“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巨大潜力、优势,着力调整工作方向、升级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机制,专注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受到相关领导和参训学员的普遍好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精品课打造,布局课程体系“一盘棋”
坚持把精品课打造作为党校的立身之本,积极构建具有达川特色、服务达川发展的精品课体系,并做到与市委党校精品课体系错位构建、优势互补。
选准开发方向。依照党校办学要求,科学设定精品课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育、党性锤炼、形势报告、作风养成、能力提升等专题课程。主动按照市、区课程体系“一盘棋”布局建设的要求,在现有市、区精品课的基础上,以补齐补强教学急需、学员欢迎的缺项、短板为重点,科学选定精品课开发方向。今年上学期以抓落实、推创新、讲担当为主题,集中打造3堂精品课。本学期以形势报告、经济解读、本地红色文化为主题,正在打造3堂新的精品课。
推行集体备课。每堂精品课都建立3-5人开发团队,明确领衔教师,自行确定参与人员,推行集体调研、集中讨论、分头撰稿、领衔统稿、会商定稿的开发流程,实行成果团队共享、课件全校分享,做到个人能动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改变了以往课程开发单兵作战、成果独占的做法,极大提高了开发质量。
严把质量标准。推行课程评审制度,备课完成后,召开全校教研会进行评审,确保课件质量。推行集体试讲制度,精品课要先在教研会上进行试讲,全体教师评课,经过打磨提升,通过教学评审后,才能对外开讲,确保精品课件转化为精品课程。今年我校《有令必行 使命必达—向人民军队学习抓落实》《学习百年党史 推动工作创新》2堂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在全市县级党校中入选最多。
二、优化教研咨管理,确保主业主课“高质量”
坚持对标市委党校、补齐市区差距,狠抓主业主课,切实改进和强化教研咨工作。
教学安排体现新格局。围绕服务中心大局,超前思考、主动谋划专题培训班。围绕提升教学水平,统筹市、区优质教学资源,精心设置教学课程,切实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今年开办的各个主体班,参训学员普遍反映课程安排合理、教学水平高、学习收获大。
学员管理展现新风貌。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从规范学员着装、言行、唱红歌等环节入手,树立起朴实严谨、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今年7月我校主体班学员到万源市参观学习期间,受到“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同志亲切接见并勉励讲话,对学员展现的精神风貌予以高度评价。
智库服务实现新突破。围绕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型经济发展、红医村落建设、巴河生态水乡建设等大事要事开展决策咨政,被区政府主要领导等区领导肯定性批示。完成4项省委党校科研课题、9项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科研课题,在全市县级党校中名列前茅。
三、狠抓提素能行动,建强教学科研“主力军”
以深入开展“三树三创”活动和素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素能提升机制。
学习常态化。加强研究型理论学习,建立理论学习周例会制度,学习活动每周1次,每次围绕1个专题,由领学教师深入讲解不少于40分钟,参学教师每人讨论发言不少于5分钟,讲解、讨论要有观点、讲质量,确保理论学习的及时性、深入性、系统性。加强走出去学习,全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外训100余人次,外出考察参观300余人次,网络培训300余人次,使得党校教师开阔眼界、提升层次。
结构梯队化。以课题锻炼人,通过让青年教师担纲精品课开发和科研咨政课题,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组织老带新团队,每名新进教师都安排1名骨干老教师结对帮带,实现优良作风与教学经验的代际传承。目前我校4名青年教师已全部走上讲台,担纲课题,构建起老中青三结合的师资梯队,基本解决了师资力量青黄不接的问题。
作风清朗化。每年开展春季、秋季集中调研,常态化开展专题调研,在理论宣讲中穿插调研,全年开展一线调研活动100余场,参与教职工300余人次,形成开门治学、调查研究的浓厚风气。弘扬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通过日常思想教育,学习身边典型,在评先选优、提拔重用上树立良好导向,全校学风、教风、校风面貌一新。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