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为了群众安全,我们通宵值守”,台风期间广州南沙136个避险场所安置转移2.2万名群众

发布时间:2018-09-17 22:54: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舒霞、许晗、林春萍、潘晓婷、林丹贤、陈斐曈、郭雯珺、陈颖欣、梁泳诗、周舒、刘丽芳、贺生华、黄嘉敏、陈鹏、郑天乐、郑凡、黄正亮、陈嘉雯、简晓潼、罗晓博、梁敏昌 报道)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于9月16日17时左右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南沙站水位录得最高水位3.16米。记者了解到,台风过后,到庇护所避难的群众已经陆续安全回家,清洁工人全力清理路边倒伏的树木和杂物。台风期间,南沙海事处、供电局、城管、公安消防、建设和交通局、国规局、人武部和卫生部门等,联合全区9个镇街,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联合行动,为了群众的安全,他们通宵值守,众志成城,全力防范台风“山竹”。
  
  “山竹”过境期间,南沙区已完成“五个百分百”转移,各部门、各行业全力落实各项台风防御应急措施。
  
  记者从南沙区三防办获悉,受台风影响,截止9月16日20时,受损道路绿化树木合计4403株,其中倒伏1100株、断枝2994株、倾斜309株,已清理倒树441株,倾斜21株,断枝611株,仍未清理合计3330株,主要集中在龙穴大道、万环西路、黄阁南路、南沙大道等道路;水浸点9处;72处停电,受影响31700户,已修复39处,33处仍在加紧抢修。
  
  临时党支部:防风坚强堡垒
  
  避风群众点赞安置工作
  
  9月17日上午9点左右,到南沙体育馆庇护所的避险的群众陆续聚集在体育馆门外准备回家。记者看到,许多群众手中拿着带过来的行李,三三两两聚在一处。
  
  “我和工友们是上周六下午过来这里避风的,住了两天,现在准备回去了。”滨海新城建筑工地的一位工人明姐告诉记者,在庇护所期间,她得到了毯子和草席,每天按时有食物吃,她对这一切很满意。“在体育馆里面,我们还看了几场电影,在这里避风比较安心。”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9月16日晚上19:00分,全区开放136个应急避难场所,共转移安置22094名群众,其中困难群众、孤寡独居、行动不便老人、留守儿童安置459人数,并救助从广西到东莞实习途径南沙的2名大学生。区中心庇护场所转移安置2986人,发放草席、毛毯等物资4500余份,发放饮用水、八宝粥等食品6000多人次,现食品储备2000份。
  
  党员自觉承担义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期间,在南沙体育馆避险的企业员工中,不少党员还自觉承担起了协调沟通、巡逻护卫等义务性工作。记者了解到,进驻南沙体育馆避风的以建筑工地工人和企业职工最多。9月16日下午三点,体育馆避险点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尽全力满足避险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我们15位党员在台风期间轮流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保证庇护中心秩序稳定有序。”广州南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党员张祺告诉记者。
  
  9月17日上午6:00时,临时党支部和工作专班组织召开晨会,总结9月16日夜工作情况和部署群众早餐事宜,并研究撤离前有关工作。7:00时,根据区三防办防台风应急响应降为三级的通知,组织群众有序撤离。至10:00时,中心避护场所2986人全部安全有序撤离。10:30时,全区136个应急避难场所22094名群众全部撤离。
  
  各方联动,全力救援
  
  海事处:成功处置一宗船碰桥重大险情
  
  9月16日15时22分,南沙海事处值班人员在运用广东海事智慧监管平台检查辖区船舶防抗台状况时,敏锐地发现一艘船舶发生走锚现象,且不断逼近凫洲大桥。海事人员立即与当事船舶“博运038”取得联系,引导其全速顶风滞航,离开桥区水域。该船船员对当时状况依然存在疏忽侥幸心理,海事人员耐心解释了该船走锚位置对桥梁的重大威胁,。同时协调拖轮备车出港,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在海事人员的严厉批评、耐心劝导和专业指挥下,该船认识到了情况的危急,在非常靠近凫洲大桥主体结构的位置顶风稳住了船位,随即驶离该水域,成功冲滩,避免了一宗船碰桥重大事故的发生。
  
  供电局:消除电力线路等安全隐患
  
  针对“山竹”来袭,南沙供电局提前安排应急值班173人次,确保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有人值守,组建起405人的两梯队抢修队伍,随时抢修待命。及时补充防风防汛工具装备,紧急购置抽水泵和便携式强光灯等应急装备。
  
  连日来,南沙供电部门修剪可能引起停电风险的超高树木2100余棵,连夜消除电力线路、变电站周边安全隐患29处。另外,快速清除街码脱落、绝缘老化、三线跨越缠绕等安全隐患351项,确保全区防洪排涝工作顺利开展。
  
  城管:清理垃圾约220吨
  
  南沙区城管局分片对第四资源热力电厂、燃气企业与服务站点、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在建工地等场所进行“地毯式”检查督导,共出动60多人次、车辆20台次,发现与整改问题50多宗,提出工作建议30多条。局、镇(街)两级城管进行执法与工作联动,共出动执法与工作人员630余人次、车辆162余台次,全面排查辖区户外广告及招牌、乱搭建安全隐患。共拆整治和拆除户外广告及招牌238宗,拆除乱搭建97宗。共出动环境卫生整治与环卫保洁人员近800人次、各类环卫作业车辆近300车次,清理垃圾约220吨。
  
  卫生部门:轮班值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卫生部门提早启动了应急响应,在台风来临前,卫计局领导班子、应急抢险有关人员就已全部到岗“严阵以待”,各医疗机构领导及应急抢救医护人员均轮班值守。区内备勤救护车16台、备勤救护人员约50人全部到岗在位,由区120指挥中心统筹调配。
  
  系统所有人员保持通讯畅通,与各大医疗机构紧密配合,在风雨中出诊、接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公安消防:解救落水老人保障安全
  
  据悉,南沙公安各派出所协助镇街党委政府,持续疏散群众并安置到指定的庇护场所。台风期间,南沙警方迅速解救一名落水老人。9月16日早上10时25分许,南沙警方接到群众报称其发现一名老人被困在万顷沙镇十四涌附近,需要帮助。新垦边防派出所随即组织警力前往处置,迅速将老人从水中解救出来并安全送到庇护点。南沙警方持续疏散鱼塘边棚户居民,南沙警方在龙穴街龙穴岛上持续疏散一些鱼塘棚户居民,引导他们到指定的庇护点。16日早上11时,南沙消防官兵接指令,迅速赶赴万顷沙镇万环西路清理倒树,全力保障交通安全。
  
  建设和交通局:南沙在建工地全部停工
  
  9月16日上午,南沙区建设和交通局陪同市住建委防台风专项检查组对全区防台风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截止16日19时,南沙区在建工地共282项(包括虎门二桥、地铁18号线、南沙港铁路、农林、水务、镇街临小工程等非我局监管工程),目前均处于停工状态。南沙区在监在建项目中,共有塔吊198台。截至16日19时,上述塔吊均安全完好,未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共派出16支约200人的市政道路及设施应急抢险队。
  
  国规局:24小时监测中大型隐患点
  
  从9月11日开始,南沙区国规局第一时间召开防汛抗台工作动员会,提前一周开始部署,把全区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非在册的山体边坡区域,提前通知、跟踪检查核查。据悉,区国规局与镇街、村居、群众监测员三级实时联动,累计出动人数314人,排查隐患点数量40处,对佛岗山、大角山等中大型隐患点安排人员现场24小时巡查监测。对发现隐患的区域,第一时间督促镇街落实围闭警示和人员转移。截至9月17日,全区无因地质灾害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人武部:军民协力抗击超强台风“山竹”
  
  随着辖区内各镇街灾情加重,南沙区人武部立即启动抢险预案,指挥各镇街武装部出动民兵应急力量600人协助地方政府迅速转移群众。同时,指挥中铁建南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专业抢险分队出动150人、工程设备24台,第一时间抵达受灾现场,对相关堤坝进行修补加固,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
  
  镇街合力防御“山竹”
  
  珠江街:设立了珠江街嘉安小学安置点,启用庇护场所15个,辖内需转移、安置居民共计2002人(含22个在建工地1800人,居民202人),转移安置率达到100%;成立了7支15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对轻微渗漏点进行灌浆和堆放沙包加固。
  
  榄核镇:深入各村,加紧排查居住在窝棚、危舍的人员,并将其安全转移到就近庇护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安排水、被席、方便面、八宝粥等物资,由党政办安排送到各村庇护站,为转移安置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用品。
  
  龙穴街道:道路两边大树被拔起或拦腰吹断、鱼塘水位逐渐上升……受台风“山竹”影响,龙穴街道出现大部分路面树木吹倒、商铺招牌跌落、鱼塘水位逐渐上涨等情况。龙穴街全力投入抵御台风,对发现重大危险进行及时处理。封闭疏港铁路跨路桥施工平台松动的附近路段、安排消防队扑救垃圾自燃、封控度假村路边灯柱倒塌现场。督促辖区42家企业执行“三停”动员令,对各类塔吊、船只等加固防护。
  
  万顷沙镇:万顷沙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启动I级防御台风的应急状态。在防御本次台风的工作中,干部们提前统计需要转移村民的信息,挨家挨户进去和他们解释、沟通,等村民上了车到达安置点后,便在表格上打钩,确保需要转移的群众“一个都不能少”。据统计,本次台风来临时,万顷沙镇辖区共转移危险区域人员6230人(含围垦公司),6个避护场所共安置群众1604人(含围垦公司)。
  
  东涌镇:为全力做好抗击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的各项工作,东涌镇全镇上下联动,齐心合力。目前,供电部门仍在全力抢修供电设施,各村正在对受浸农田加紧排水。16日一整天,镇两消防中队、道班、以及绿委等部门联合同动60人、8台车及时清理了502棵树木。东涌供电所启动抢险应急预案快速响应组织应急抢修工作,抢修人全部火速到位。东涌镇高度重视,采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防御台风工作。
  
  大岗镇:因超强台风“山竹”风力强,特别是其带来的风暴潮增水,造成大岗镇番顺联围庙贝村和江滘社区堤段发生漫顶,在镇、村抢险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紧急抢险,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善后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在防御本次台风工作过程中,大岗镇共出动巡查(抢险)人员568人次,各类车辆126台次,转移人员1166名,登记在册的渔船回港避风59艘,完成袋装沙包12880个,投入抢险资金约240万元。
  
  黄阁镇:9月16日,黄阁镇全体部门开展备战台风系列行动。一是开展防灾检查,开放避护场馆,转移、安置人员。二是进行险情排查。黄阁镇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2 个山塘水库,5 条堤围,4 个涵闸,2个电排站进行险情排查。三是组织人员派发和准备防汛物资。对辖区内14条村和一个农场派发沙袋(小编织袋)10700个、雨衣261件等。除此之外,黄阁镇还成立16支抢险队伍共570人抢险人员。
  
  南沙街:在台风来临前,南沙街迅速调集防御力量,全街28支应急抢险队伍,共568人做好抢险准备,抢险人员、抢险物资全部到位;武装部组织20名民兵应急分队24小时值班备勤;村(场、居)“两委”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在岗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落实防风“五个百分之百,共组织86艘渔船回港避风,安全转移群众6000余人。检查了低洼易涝房屋及危房共103间,地质灾害点21个,建筑工作29个等。
  
  横沥镇:台风来临前,各部门联动,发挥合力,彻底排查风险隐患,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物资准备到位。二是排查隐患到位。三是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巡查风险点,采取加闸板、加装水泥板、加高外侧防水坝、堆放沙包等措施,提高堤坝防洪能力,提前检查泵站等水利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四是人员转移到位。开放全镇8处临时庇护场所,按照前期排查情况,对建筑工地、低洼处等地村民采取方式安全转移。
 

责任编辑:陈杰玲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