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的大棚里,青椒苗长势喜人,充满生机。
近日,来自资中县“第一书记”联盟第三片区的25名“第一书记”走进大棚,查看青椒产业,了解资中县明心寺镇黄泥埂村的发展现状,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黄泥埂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998户、2955人,有脱贫户71户、168人,耕地林地面积共计2034亩,除了60余亩种植青椒外,其他的均为传统农业产品,发展不成规模,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也不乐观。
“为什么不发展一些大规模种植或者养殖呢?”人群中,有“第一书记”好奇地发问。
驻村“第一书记”卢全中给出了答案——黄泥埂村约一半面积处于资中县明心食品园规划区内,故不能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大规模种植业;村子三面环水,按照环保要求,距离水源500米范围内不能发展养殖业;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的劳动力人口少。“这些都成为了制约黄泥埂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卢全中话音刚落,黄泥埂村党总支书记高彬接着补充道:“因为园区规划,土地几乎'冻结',老百姓只能进行传统种植,也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我们最头疼的问题。”
调研了村里的产业发展现状,聆听了介绍,“第一书记”们若有所思,纷纷为黄泥埂村的产业发展事宜出谋划策。
“第一书记”余林针对土地可控性受限,给出了“村土地与引进企业相融合”的建议。即,在食品园区项目落地后,加强与企业间的发展融合,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活跃村经济发展,打破引进项目“固体化”思维,实现村集体经济“裂变式”发展,真正致富百姓。
“第一书记”高玉柱针对集体经济发展受限,给出了“思路与未来规划相融合”的建议。即,抓紧政府规划项目,转变工作思路,以资中县苏家湾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和食品园区建设为契机,提前谋划发展,将航电枢纽项目打造成水电项目网红打卡地。以目前60余亩青椒种植基地带为龙头,提升可发展产业动力,壮大集体经济。
调研中,一行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谋发展。
“第一书记”马滟敏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给出了“源头活水与基层实践相融合”的建议。她说,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也是“第一书记”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总要求,应切实用好“四六五”工程、“八大行动”源头活水,将黄泥埂村的村情与未来发展、基层治理与阵地建设相结合,促进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偶遇调研队伍的村民胡笑国感慨道,村里发展产业,老百姓也能受益,盼望黄泥埂村早点发展起来,“希望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记者:姜晓凤)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