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甜甜 通讯员孙溢)他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社区平安,他勤于思考,用创新引领文明风气,他坚守一地,用23年成为了居民口中亲切的“老邓”,他就是2022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内江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靖民派出所一级警长——邓永平
老邓的“三件法宝”
在内江经开区寿溪桥社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身着警服的男子,带领几名“红马褂”穿梭于居民小区内。
他见到居民总是面带微笑,热情搭话。居民也都亲切招呼道:“老邓,又在巡逻啊!”
上午8点30分,对着镜子整理完着装后,邓永平便带着网格员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治安巡逻。巡逻途中,老邓的步伐不大,甚至有点慢悠悠。
“老邓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去年还做了几次手术。”当天与老邓一起巡逻的社区网格员说。此时,另一名网格员接过话茬:“别看老邓巡逻时慢悠悠,但只要辖区居民有啥子事情,他跑得比哪个都快。”
“给老百姓办事、打交道,就是要‘跑得快’。”邓永平说,这是他干了23年社区民警总结出来的经验。“除了‘跑得快’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耐心和细心。”
也正是凭借“跑得快、耐心、细心”这三件“法宝”,邓永平成为寿溪桥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警以后,我应该守护好这里。”对于自己守护的这片土地,邓永平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就是我的家,他们就是我的家人。”邓永平说,从1998年成为寿溪桥社区民警以来,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坚守了23年。
热心肠的“老邓”
2020年6月10日,在街头流浪了两天的白大爷在邓永平和网格员的帮助,终于回到了家。
“外公走失已经2天了,我们一直在找他,幸好被好心人发现,邓警官及时联系到我,我代表全家感谢好心人和邓警官。”白大爷的外孙感激地说道。
在寿溪桥社区,大家都称赞邓永平是一个热心肠人。哪家有困难,邓永平都会第一个站出来。
邓永平负责的辖区内有一个敬老院。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准备一顿丰盛的美食。
2019年临近春节的一个周末,邓永平自掏腰包,买上春联、饺子皮,与社区网格员一起,早早来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
看着邓永平和网格员又是包饺子,又是写对联的,老人们十分高兴。有人笑着喊道:“邓警官,我要吃三碗”“我要吃24个”……
2020年初,辖区一工地的浙江工人赵某,因疫情原因年前就滞留在工地宿舍,不慎将自己的身份证遗失。但工地领导通知赵某急需到外地另一工地工作,赵某苦于自己的身份证遗失无法购买车票,心急如焚。无奈之下,赵某急匆匆地找到邓永平,将自己想在当地补办身份证的迫切需求告诉了他。
邓永平了解情况后,立即请示上级领导,申请特事特办,为赵某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赵某完成了身份证的补办手续,让赵某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了身份证。
在疫情防控期间,邓永平每天与社区干部对辖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走访,主动为他们买菜送上门,了解掌握居家隔离期间的思想动态。深知居民居家隔离期间,心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每次上门,邓永平都会耐心地开导隔离人员,用平凡朴实的话语,温暖隔离人员的心。
在寿溪桥社区,几乎每一户居民都有邓永平的联系卡,平时只要一有事情,都愿意主动告知邓永平。“无论谁家有个急事,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及时赶来。”热情的“老邓”十分愿意被居民“使唤”。
用真情迈进户门,才能真正走进心门。面临棘手工作时,才能获得群众的真心支持。邓永平说:“工作中,被群众‘使唤’是一种信任!”
爱动脑筋的“老邓”
如今的“老邓”,除了在寿溪桥社区有很高的人气外,爱动脑筋的他,曾经还引起了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邓永平所在派出所管辖的辖区很大一部分属于山区,植被茂盛,稍有不慎,就易引发山火,特别是在每年的清明时节,“老邓”尤为紧张,生怕辖区哪里山坡烧起来。
可清明祭祀是一种传统,如何才能让辖区居民做到文明祭祀呢?他提出“鲜花换鞭炮”的想法。
邓永平说,由于目前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清明祭祀不能燃放鞭炮和纸钱,且清明节又是一个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若强行阻止市民在祭祀时燃放鞭炮和纸钱,容易激发矛盾。
对此,2019年清明节前,邓永平结合国家提倡的文明祭祀,环保祭祀,决定在辖区内推行“鲜花换鞭炮”活动。
说干就干。清明期间,邓永平带领网格员,带上购买的鲜花,在辖区的村口道路“设卡”,见有居民带着纸钱鞭炮等前去祭祀的,他便主动上前,耐心沟通,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邓永平说,用鲜花代替鞭炮和纸钱祭祀逝者,不仅可以很好地防止市民因祭祀燃放鞭炮而引发山火,还有利于内江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邓永平在辖区推行“鲜花换鞭炮”活动,很快就引起了媒体关注。经过内江本地媒体报道后,随即引起了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及四川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的跟进报道。
如今,在内江,清明期间,“鲜花换鞭炮”的祭祀方式已成为一种文明风尚。
辖区平安的“守护神”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十分猖獗。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如何才能守好居民的“钱袋子”,成为了邓永平的重点工作之一。
他利用每天进社区开展治安巡逻之际,加大对辖区居民反诈宣传力度,组建居民“微信反诈群”,并不定时在群内发布常见诈骗案例,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电信网络诈骗就发生在身边,以身边事例敲响警钟。
“近年来,尽管公安机关发布了不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信息,我们也通过上门入户、社区小喇叭等方式进行反诈宣传,但还是屡屡有人上当。”邓永平坦言,针对目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面广量大,一旦群众受骗后,钱财往往难以追回,所以事前防范尤为重要。
为此,在平常的工作中,邓永平充分发挥自己“跑得快”“人员熟”的特点,勤跑、多讲,全力守护好居民的“钱袋子”。
几天前,辖区一个居民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不慎点击了一个陌生链接,随即触发了四川省公安厅反诈预警平台。接到预警平台的指令后,邓永平快速电话联系到该居民,及时制止了该居民的危险行为。
挂掉电话后,邓永平依然放心不下,又立马带领网格员前往该居民家中,面对面地开展反诈知识宣传。
在邓永平看来,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是保平安,平安不平安,就是要看群众晚上睡觉踏实不踏实。
正如社区居民张强所说的那样:“寿溪桥社区,有‘老邓’在,我们就放心!”
从警23年来,邓永平扎根基层“护平安”,数十年如一日,以脚步丈量“平安路”,用行动书写忠诚,用汗水浇铸警徽,展现了新时代公安干警的政治本色和良好形象,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要求,用一腔热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