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皓首丹心洒余辉 桑榆真情满山乡

发布时间:2022-10-14 09:55: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通讯员宁建华)近年来,邵东市灵官殿镇离退休机关党支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老劳模、老退伍军人的作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协力镇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上,让“五老精神”在奉献余热上更加光彩夺目,成为该镇一个亮点。

“五老”志愿服务见真情

灵官殿镇由原毛荷殿、茶子山、石株桥三个乡合并而成,近10万人口,是邵东市最大的一个镇。仅镇机关就有离退休人员71人,还有全镇、各村退下来的老村干部516人,健在老军人644人,老教师427人,老医生43人,这是一支庞大的“五老”队伍。如何充分利用这支队伍发挥他(她)们的“余热”,为社会、为人民群众、为乡村振兴服务,这是一个大课题。灵官殿镇机关老干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五老”志愿服务队。通过发展壮大,现已有一支192人的“五老”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自身特长,在该镇各项中作出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传承红色基因,“五老”勇当校外辅导员

七十三年前,著名的衡宝战役在灵官殿(俗称中乡)的大小山头发生过数十次大小战斗,为阻击国民党白崇禧部南逃广西,上千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江山处处埋忠骨,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现在灵官殿镇境内就有烈士墓六十多处。近几年来为搜寻烈士当年战斗足迹,整理红色故事,在镇党委的部署下,由机关老支部书记罗东林带队,组织五位老退休干部走访了全镇健在的68位80岁以上的老人,记录他们讲述的红色故事,让红色记忆永远得以传承,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烈士们战斗故事的搜集整理,“五老”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老”助力乡村振兴

灵官殿镇老科协是退下来的老科技人才汇聚地,今年已经80多岁的宁来临是镇农技推广站的老科技员,水利部门的罗明,罗建国等技术干部,在机关老干支部里就有20多人。他们一生从事科技工作,在基层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指导起科技兴农,种养业,种植业得心应手,是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夕阳红”队伍。大棠村退下来的老支部书记罗荣,他利用当村干部多年积累的知识,带领本村一些农户种了近200亩的药材,通过老科技员的指导,近几年发展得相当不错。还有民新村种粮大户李善友,现在种了近4000亩的双季稻,在镇老干支部书记罗东林的帮助指导下,近五年来,经营的农业合作社不断打造壮大,现已有农业机械30多台,每年解决剩余劳动力100多人,使附近村民每年均增收50多万元,成为了邵东市第一个种粮大户,2022年,李善友还评为了国家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五老”助学有佳绩

关注留守儿童,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五老”的重点关注点。该镇有留守儿童3000多名,父母都在外务工,由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在家带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了该镇一个特有的现象。“五老们”利用自己的特长给予了学生的帮助。退休教师,大全社区的刘老师,利用亲戚关系,从新化县引进来一名武术教练,在灵官殿办了一个少儿武术班,相继招收学生300多名,并办了一个暑寒假文化补习班。所培训的少儿武术学员中,有多人参加省少儿武术大赛获得名次,2人获得金奖。另外,老干支部书记罗东林还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系,在本镇在外务工经商的老板罗含军、罗利民、彭姓老板等的帮助下,几年来为本镇困难学生捐款捐物(校服、鞋子、书包、学习用品)累计已达80多万元,为这些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送去一片爱心。

“五老”扶老亦有情

灵官殿镇是市里的“创百岁健康”示范镇,全镇现有健在的100岁老人11位,有90岁以上的老人289位。全镇有双盛村、白鹿村、同乐村顺利地通过省老科协验收,成为“创百”工作示范村,合格村。灵官殿镇的老干支部帮助指导这些村建立了老年学校,建立“自然疗法”室,有“老年书屋”,“儿童活动室”,文化广场,老年健身体育场,还有舞龙队,舞狮队,广场舞队。老年学校每月20日开课,由老科技工作者讲种养知识,由老医师讲养生之道,由老体育工作者讲锻炼身体的方法,总之“五老”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帮助老人们懂得健康的饮食方法、起居规则、锻炼方法,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

防控疫情显身手

在近三年来的防控疫情中,灵官殿的老干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为老年朋友分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老党员不仅自己踊跃捐款,而且还发动其他不在支部的老党员捐款,就是4名因病在床的老党员也捐了款,同时还在捐献防控疫情的物资上也奉献了“余热”。罗东林同志还动员了表亲罗得元捐献了一万只口罩和一批消毒药水,同时“五老”们还在当前的交通顽瘴痼疾治理,森林防火上,抗旱保产上配合镇党委政府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老牛自知时光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灵官殿镇有担当,有作为的“五老”们,他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虽步履蹒跚,却真情满怀,在“美在金秋”的夕阳红里,信心坚定,继续向未来。

责任编辑:郭远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