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资中县全面实行禁渔工作,目前,全县138户渔民全部签订退捕协议,退捕补偿资金已全部兑付到位。退捕上岸,这对于渔民来说,是放下眼前的生计造福子孙后代,许多渔民选择了重新就业,有的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重龙镇泥巴湾村的两位渔民就在荒地上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跟随小弘妹一起来看看吧。
眼前的这片河坝位于重龙镇泥巴湾村11社,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已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园,这是退捕渔民周英龙、张富银花了三个月时间开荒打造出来的。
退捕渔民周英龙告诉小弘妹:“我们开荒之前是捕鱼的,那时候就知道这是个岛,这个岛没有人种地,我们就想到可以适当地种点庄稼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就选择在这里来开荒,栽了油菜这些一共有40、50亩。”
周英龙、张富银两家祖辈都靠捕鱼维生,如今,两人都已是五十多岁的年龄,考虑到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退捕上岸后,两人便琢磨着如何在家自主创业维持生计。开荒种菜对于他俩来说是首次尝试,县农业农村局在得知两人自主创业的情况后十分关注,派来了蔬菜种植专家进行指导。
县农业农村局多经站高级农艺师刘玉富向周英龙、张富银讲解蔬菜种植相关知识
经过专家的一番指导,周英龙、张富银对蔬菜种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谈话间,他们与农艺师刘玉富达成共识,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以便日后交流。
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赖强向周英龙、张富银宣传相关惠民政策
与此同时,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赖强也给他们带来了相关政策支持的好消息,为他俩加油鼓劲。“现在全省全国都在重视‘菜篮子’工程,对蔬菜方面有些支持政策,当然对退捕渔民优先考虑,他们退捕上岸了,第一文化普遍比较低,第二又没有什么技能,第三岁数也大确实就业难。靠他们自己的双手开荒种菜,肯定要大力支持。”赖强说。
有了农业专家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鼓励,周英龙、张富银信心倍增。“我们是退捕渔民,但是国家政策比较好,我们可以享受的政策,但是我们也不可能不干活享受国家政策,我们要生活,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来开荒。”退捕渔民周英龙说道。
像周英龙、张富银这样的退捕渔民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入到这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保护大军之中,广大渔民退捕上岸转产转业的背后,还有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据了解,截至目前,资中县涉及退捕渔民转产安置271人,劳动年龄(男女均16-60周岁)内人数241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人数210人,其中:务农94人、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1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0人、其他方式就业54人。(记者:黄麟其 吴小璇)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