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金色麦浪轻舞飞扬,西昌市樟木箐镇麦田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发布时间:2023-04-06 10:41:38 推广 来源:凉山日报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连日来,西昌市樟木箐镇字库村的金色麦田频频出现在各网络平台,麦浪随风飘扬的美景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去拍照“打卡”。

滚滚麦浪迎客来

观赏美景要抓紧

4月4日,记者在位于樟木箐镇字库村的“旱地改水田”项目处看到,此处的一片片麦浪随着风吹连绵起伏,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麦浪翻云涨碧空,饱满的麦穗既是沉甸甸的收获,也代表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市民游客穿梭在麦田的田埂上,拍麦穗、拍人,手机、相机中满满的都是粼粼麦浪、自己与亲友的影像。

市民游客们纷纷表示,虽然现在麦子还没有完全变黄,但风吹麦浪的美丽风景太治愈,大家沐浴在阳光下看飞驰的动车,感受风儿徐徐吹拂,这就是如诗画般的美好慢生活。

“我们每年都来樟木箐摘樱桃、品尝樱桃,都不知道这里有这么美的一片麦田,我们也是从短视频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看到才过来的。”西昌市民胡小兰说,来到麦田看到欣欣向荣、正待丰收的景象,加之“绿巨人”动车在麦田上方来回穿梭,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越来越好。

在市民游客们观赏美景的同时,一组组动车不断驶来驰去,绿色的动车与黄色、绿色的麦田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在现场游玩的市民游客中,有一名“特殊”的游客,他就是动车司机付金茂。他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动车司机,每天都驾驶动车从这片麦田路过, 看到这儿风景比较优美,下班有空我就过来这儿‘打卡’ 。现实看着比动车上面看着要舒服很多, 亲近一下大自然 ,感觉也挺好的 。我从成都开动车来到凉山 ,从进入凉山以来, 感觉风景越来越美, 相信到麦田全部变黄了之后会更美。”

“旱改水”风景如画助农增收

文明观景从自身做起

在随风摇曳的的麦田中,如水般绵柔的麦浪弥漫着阵阵麦香。据悉,该处麦田占地400余亩,是由西昌市人民政府与樟木箐镇政府实施规划的“旱改水”项目,原本安宁河畔的这一片河滩地经过规划改造以后,水流、沟渠、道路都已修建、完善。自去年10月份起,该片土地用于种植小麦、水稻,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促村民增收,实现了“藏粮于田”。

西昌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马豪表示:“我们在这片土地上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为主,没有想过这里会变成‘网红打卡地’。这片麦田现在正处于渐黄的阶段,下周应该就能全部变成黄色,可能这个月底就要开始收割。平时零零散散的还是有很多游客过来这边拍照,周末可能有上千人过来。”

据悉,在该片400亩的“旱改水” 土地上,每年10月中下旬种植麦子,次年4月底左右丰收;再在每年5月开始栽种水稻,9月底丰收。这样一来,田地得到了最大化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此外,该片土地还栽种有莲白、萝卜等蔬菜。对于当地村民而言,以前的土地流转费为每年500元/亩,现在“旱改水”后达到了每年2000元/亩,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益。在农忙时,还会找来当地的村民收割粮食,人最多时达到20余人,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劳动收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

对于市民游客的增多或许会导致田地里的粮食蔬菜被踩踏、损毁,西昌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温馨提示,大家在欣赏和宣传美景的同时,不要肆意踩踏麦田,应当文明观景、文明旅游,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负美景。接下来,该公司也将安排一些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提醒大家文明观景。(记者 寒梅 实习生 苏羽洁)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