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蔡古梅)“公共卫生很重要,好多乡亲不知道……”近日,在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莲池社区,一名老人向着在社区活动场所休息的居民打起了快板,通过朗朗上口的唱词,向大家宣传公共卫生安全常识。
这名打快板的老人名叫唐书明,是社区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今年77岁的他,已经从事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事业54年。他告诉笔者:“我有两个家,一个是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另一个是社区卫生室。”
“生产队需要有人学中医,当时把我选上了!”
工作中的唐书明
在农村出生长大,唐书明当过农民、打过工,做过挂面生意,20岁学习中医,23岁才正式当上了乡村医生。
“那个时候在生产队务农,大队说需要人学中医,当时把我选上了!”唐书明回忆,“当时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学习,学成后好好为村里人服务。”
“那个年代,身边人都在争着抢着响应国家号召,为人民服务,觉得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光荣的事情,是一种荣誉。我也和大家一样,也要这样做。”唐书明说。
就这样,唐书明一头扎进农村的每一寸土地,在基层医疗工作岗位扎根。
“干了54年,从没想过放弃。”
唐书明说,正是此次学医的人生转折点,为他树立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灯塔。
刚参加工作时,唐书明发现医学专业知识不够,开展工作十分吃力……
唐书明克服困难,一边为病人治疗,一边努力学专业知识,攻克着工作上的一个个难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唐书明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成为了村里人十分信任的“唐医生”。
唐书明坦言,虽然乡村医生工作不会很复杂,其实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
“只要病人来叫你,需要你了,无论条件再艰苦,你都必须上。”唐书明说,刚当医生那会儿,村里还没有通电,只能摸黑出诊,经常需要到老乡家里去给人看病,有时候一晚上要跑4-5家。
“我的工作环境不固定,有时候在田里,有时候在菜地里,病人在哪儿,你就要挎着医疗箱走到哪儿……”唐书明说道。
“我是个农村娃,山里路走惯了,没怎么摔倒过,就是出诊的时候经常被狗咬……”回想起过去,唐书明不禁感叹。
尽管如此,唐书明说,“虽然经历困难无数,但干了54年,从没想过放弃。”
“数百本‘医疗档案’ 记录医疗事业发展。”
自1969年当乡村医生以来,唐书明就不断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汇集成册。如今,他已积攒了几个箱子,这是他为每个病人建立的“医疗档案”。
这些已经泛黄的资料,已经跨越了50多个年头,里面有他行医中的记录手稿,还有每次学习的手写纪要。有他自己编的医疗政策顺口溜、有周边百姓打疫苗名单……不仅回顾了本人的职业生涯,还记载着乡村医疗卫生的发展进程。
随手翻出一个个当年的笔记本,唐书明都记得很清楚:“他那时候14岁,生很重的病,全身发高烧,需要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去,当天我就用背带背着他,将他送到医院……”
资料里的人已经跨越了几辈人,曾经来打疫苗时嘴里哇哇叫着的孩子如今最大的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爷爷或者奶奶辈了。
“现在经常在路上碰到他们,会随时给我一两个番茄、一把菜,让我带回家。”谈起这些,唐书明禁不住地露出笑容。
普通的农民出身,又与乡村医生打了一辈子交道。唐书明说,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即将退休的普通老医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代传承,成为和他一样受人尊敬的人。”
在唐霞的记忆里,父亲唐书明总是奔忙在诊疗的道路上。
“有时候一觉醒来,会发现家里突然多了个孩子,有时很安静,有时也会吵闹……”父亲上班的地方就在家附近,那时年幼的唐霞总是看着父亲在卫生室和家中奔前跑后,时常会将没人照顾的孩子带回家中照顾。
“一位医生做得好不好,病人的评价最客观,小时候无论走到哪儿,乡里乡亲都会念父亲的好,这让我对这个职业更加敬重。”唐霞说,父亲是她从小到大的榜样,想成为和他一样受人尊敬的医生,将治病救人的初心坚持下去。
在幼小的唐霞心里,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她读懂了一名医生肩上的责任,也坚定了她学医从医的道路。
初中毕业后,唐霞便跟着父亲学习,把田间地头当成课堂。父亲在前面走,她在后面提着医疗箱跟着;父亲在前面给人看病,她就在后面挨着登记。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年幼的唐霞踏遍了村中的土地。
她如饥似渴地钻研医疗技术。“那段时间,除了每天跟着父亲到处跑着给人治病,业余时间都在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为我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凭借过硬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学习,唐霞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
拿到证的那一年,她骑着自行车沿着从小和父亲常走的路,也开始了她的乡村医生生涯。
最令唐书明欣慰的是,孙女也考上了护理专业,如今还成了彭山区中医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
在唐书明看来,学医是一种传承
唐书明与女儿唐霞为群众测血压
他和女儿、孙女儿之间,就如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要一起研究工作,恰如老兵之如新兵,“特别是这两年,条件变好了,这对每一个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持续学习、苦练内功,让自己的技术跟上时代,为老百姓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如今,77岁的唐书明将退休,而同样作为乡村医生的唐霞,也接过了老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扎根基层,为当地的百姓服务。
“家里三代行医,父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个职业的职责。作为我们这一代,更应该传承好老一辈的优良作风,用自己的技术为村里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唐霞说。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