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诗书音画李果青—我与果青大哥的艺缘

发布时间:2023-06-21 15:52: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李果青(左)和李元鸿

《诗书音画李果青——我与果青大哥的艺缘》

中国报道讯(刘世彬 报道)6月18日,四川内江籍老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李元鸿和笔者分享他近日撰写的文章《诗书音画李果青——我与果青大哥的艺缘》。因他们都是大内江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李元鸿老师创作的一系列歌颂沱江风貌的词曲早已唱响四川;李果青老师的书画艺术享誉八方。于是,欣然拜读。当笔者提出想转发,李元鸿同意并感激;但当笔者提出想如实介绍作者,谦逊低调的李元鸿却婉拒了。于是,特发原文:

果青大哥,原名李培庆,年逾九十、喜奔百岁的内江著名书画家,现在,大家都尊称他“果老”。这位来自轩辕黄帝和嫘祖故里、定居内江的河南汉子,承华夏之传统,携中州之豪情,纳巴山之灵气,采蜀水之神韵,在艺苑辛勤耕耘八十载,书写了一部豪放中兼婉约、壮志中含柔情的人生诗书音画!

果老比我整整大十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我们于1956年相识,并曾在“内江糖厂工农联盟宣传队”同台演出一个月。从1959年起,我们同在原内江专区文工团共事二十多年,直到他逾九十、我逾八十,仍然保持着深厚的艺友情。

【诗人果青】

大约是1955年,我在内江一中读书时,上学放学都要经过大西街。在这段街的中段,原内江市文化馆办了一个路边黑板报,我常去看上面的消息、文艺作品等。一天,我见黑板报上登了一首诗《漫步在甜城大街上》,作者是“果青”。我轻轻念着诗句,现在依稀记得有:“漫步在甜城大街上,心中升起多少遐想……”后来,我又在黑板报上看到过“果青”写的诗,觉得水平很高,而且很谦逊,不然他为什么取笔名“果青”呢?但他年龄几何、在哪个单位工作?却在我“心中升起多少遐想……”

青年李果青

【歌手果青】

我心中的遐想不久即有了答案。1956年,我高中毕业,因病未能参加高考。那时,家遭不幸,母亲早亡,我踏入社会,生活无着。幸好儿时向资中京剧票友会的琴师学过京胡,后来会拉二胡、板胡,所以,靠舞会伴奏(每场五角钱)及参加“内宜专区交通安全宣传队”(每天六角钱),沿公路场镇“跑滩”演出,勉强糊口几个月。正当冬季来临、我身无分文之时,市文化馆通知我去内江糖厂参加“工农联盟宣传队”,我便如遇救星般地赶到内江糖厂报到。

在糖厂宣传部,我见到宣传队队长李培庆时,令我大感惊讶!只见这位队长年纪不大,却留着胡子,中等个子,身材矫健,浓眉大眼,风度翩翩,活脱脱一个大帅哥!后来当我得知他就是写诗的“果青”时,更令我感到欣喜和敬佩。

李队长对我说:“我们是工农联盟宣传队,要到内江市、县的各个乡场去慰问蔗农。为了减轻农民兄弟的负担,我们要自带被盖,天气又冷,你怕不怕哟?”我高兴地回答:“不怕,不怕!”后来,在郭北镇演出时,我们男同志睡在区政府会议室,地上仅有一些草帘子。第二天早上,挨着我睡的李培庆队长问我:“冷不冷?”我硬着头皮说:“不冷!”李队长说:“你还说不冷,怎么清鼻涕都流出来了?”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果青大哥当时刚从西南革大毕业不久,在内江糖厂担任宣传干事。他带领的这个宣传队共二十余人,大多是刚招进厂的学工,其中以简阳学工为主。表演的节目有男声独唱《真是乐死人》(李培庆演唱),女声独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舞蹈《蒙古舞》以及川剧选段等。我和另一位乐手、刚从十八军文工团转业回乡的卿乐华大哥组成二人乐队,轮流拉板胡、二胡,担任伴奏。作为队长兼歌手,果青大哥每天都登台唱《真是乐死人》等歌曲,他可以算作是男声次高音,上台时,专门用一条皮条束紧腰身,演唱至“军装正合身”时,即用手拍拍腰部的皮带。他的演唱激情充沛,表演适当,音准节奏都好,很受观众欢迎。只可惜这六十多年前的独唱和我的伴奏都没有留下照片,只能深记脑海中。

【书画果青】

擅长书画、文艺修养高的果青大哥于1959年被调入内江专区文工团,担任舞台美术师,后又被任命为后台主任。文工团建团初期,他曾为学员们上过普通话语言课,我还记得他说的“胳膊肘”,总带着一点河南口音。1962年排演大型民族歌剧《红珊瑚》时,他饰演女主角珊妹之父徐老大,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的老渔民的生动形象。在歌舞剧《刘三姐》中,他曾饰演老实巴交的刘三姐之兄刘二。此外,他还曾去简阳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创作了以“全国植棉模范”张泗洲事迹为题材的大型剧本,记得开头一句“张泗洲走红运”引起大家的争议。

艺坛沧桑

当然,他最出色的成绩,还是他的舞美设计和书画创作。数十年里,他和团里另一位舞美师张文忠共同担任了《刘三姐》《红珊瑚》《霓虹灯下的哨兵》《依莱汗》《826前夜》《年轻的一代》《不准出生的人》《升官图》《红岩》《抓壮丁》《枫叶红了的时候》、芭蕾舞剧《白毛女》、外国歌剧《货郎与小姐》等几十部大型剧目和几十台综合歌舞晚会的舞台美术和服装、道具的设计,并精心绘制天幕、软景、中景、景片等。这些舞台美术创作常常令演员称赞、观众叫绝,在全川地、市级文艺团体的舞美创作中,均属上乘之作。其中,由果青大哥担任美术设计的少儿歌舞剧《3+2×5=?》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少儿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这是内江专区文工团历年来所获的全国级最高奖,果青大哥功不可没!

在文工团期间,我们乐队在装台时负责装幕布,包括软景在内。果青大哥在《刘三姐》《货郎与小姐》等剧目中,均设计并绘制有大型软景,由我们乐队队员爬楼梯甚至爬到屋樑上才能装上去。每当装台辛苦时,队员们不免要念叨:“李胡子吔,你整得我们好苦啊!”但当装台完毕,坐在观众席欣赏舞台上的美景时,大家也开心地笑了,并对果青大哥翘起了大拇指。

书法造诣高,油画、国画、篆刻也常有佳作,因此,果青被誉为“书画全才”。他的油画自画像出神入化,他临摹的巨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神形兼备,气势磅礴,当年每次游行时,此画均在前列,广吸眼球。

果老在书画界有很多朋友和学生,其中,他与尧文藻和梅晓初的“三老聚斗室”,是内江书画界一段历史佳话。

尧文藻(1899——1988),内江籍国画大师,是与张大千、晏济元同时代的“内江三杰”。国立北京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首届毕业生,与国画大师李苦禅、王雪涛同窗,所画《金陵四十八景》享誉中外。梅晓初(1910——1999),内江文化名人,擅长画梅,并以诗、书、画三绝蜚声省内外。当年,这二位老书画家常常来到文工团大院中李果青那仅十平方米的斗室中。因尧文藻曾是我上初中时的校长,梅晓初曾教过我语文,李果青又是我尊敬的大哥,所以,我也曾去向他们表示问候。这三位内江的书画名家,在果青的小屋内,或聊天,或切磋,或作画,或书法……这真是: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三英聚斗室,画坛留佳话!

果青大哥与师弟们

【“三高”果青】

果青大哥很珍惜与文艺界老友们的情谊,直到九十岁以后,原文工团老艺友们每次聚会,他与老伴刘老师都来参加。他还曾多次邀请艺友们去他家聚会,赏书画,打麻将,并亲自下厨做河南家乡的“打卤面”给大家品尝。老友们庆七十、八十寿诞,他必来参加,并赠送书法作品祝贺。历年来,他曾赠我《推敲》《大象无形》《梅竹对联》《鸿》等书法佳作。1962年,文工团在资中演出,住在文庙中,他曾为我夫人周次美作一头像侧面素描,栩栩如生,下笔有神。2022年10月,原文工团五匹“马儿”在内江共庆八十大寿,他向五位艺友分别赠送大幅《寿》图,并作了深情的祝福讲话,令艺友们大为感动。

民谚曰:“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佳。”从1956年认识果青大哥起,六十多年的交往,非常感慨他的操守品行和为人处世:勤奋执着,真诚忠厚,没有奴颜媚骨,唯有刚直不阿!这是众多老艺友共同的评价。正如唐代王昌龄诗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一个艺高、德高、寿高的“三高”李果青!

撰稿李元鸿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