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陈思羽)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强。青年教师培养,侧重什么?是班级管理和课堂组织能力?是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是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是站稳课堂的能力?是教学反思的能力?带着这些思考,近期,四川省眉山市一小数学教研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开展了“说课——上课——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化教研”系列活动。
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中,教研活动以“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图形与几何)的结构化教学”为主题,9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说课的展示顺序,再抽签确定6位教师进入“晒课”环节,最后9位教师对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进行反思,形成经验文章。
“说清楚” 助思维结构化
老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教师“溯源”“比较”“剖析”“结构化”“契合”“求联”的教学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师们通过广泛查阅、学习各类资料,找到源头活水。
教研实践中,9位教师分3批次为全体教师说课,她们对比教材、分析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及设计理念。从她们的说课中,听课老师深切感受到她们对学情的关注,对学生认知起点和思维特点的尊重,感受到她们用丰富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追求,感受到她们对发展学生推理意识、发展学生量感的愿景。
“上精彩” 展教学结构化
教师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结构,读懂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结构,最终实现教学有结构,6位老师用精彩的课堂展现了自己的说课构想。黄婷老师创设了“哪吒在教室的哪个位置”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当学生表达多种记录位置的方法时,黄老师智慧地点拨,教会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做到用数学确定位置。
张耀丹老师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图、列式等方法,经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验证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通过长度、面积、体积测量三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度量的本质,实现结构化思想。
张慧芬老师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发现、交流,从而概括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为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
李巧老师先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再通过量、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此时再次引发学生探索验证的需要,最后通过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转化推理,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推理意识水平。
黄苒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黄婷老师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推理意识,打通“线→面→体”学习内容中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写深刻” 促教研结构化
结构是有力量的,有结构的教研活动能够实现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致,达成“得其一而通其余”的效果,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经验+反思=成长,青年教师们在课堂中丈量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下一步,学校将结合教师八项常规之“每期末上交一篇文章”的要求,以此次结构化教研为内容,形成一篇案例或论文。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