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为移民留住乡愁 为大丹霞旅游助力——仁化县建移民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12-03 18:19: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温飞宇 范芯 通讯员:谭毓红 报道)为了留住新丰江水库建设这段移民史,以移民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定位,为了让留住新丰江水下的乡愁有归宿感,为了弘扬移民精神,仁化县在董塘镇南湖村委红旗村建设移民博物馆。
  
  12月2日下午,记者一行三人,在仁化县董塘镇南湖村委妇女主任谭毓红的带领下走进了南湖村委红旗村。首先,到了仁化县移民博物馆建设地。据谭毓红主任介绍,移民博物馆在红旗村保存基本完好的老屋基础上,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建。
 
正在建设中的移民博物馆
  
  红旗村的移民最初移民来仁化时,都被分配到了凡口矿当工人,后来响应召号下放到红旗做农民。而这一座围屋样的院落,建于1965年,白墙黛瓦。房子属于那种连墙式,院子的两边是厨房,红旗村的移民从工人到农民,他们集体在这个大大的院落里生活了好多年。
  
  经过60年的移民建设,新丰江水库移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乐得业、能致富”的目标。
  
  目前,是移民博物馆建设前期,记者一行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做基础性的工作,修建科学合理化的排水渠。
  
  待到仁化县博物馆建成时,移民们可以品味新丰江水库建成前,故园被淹没前夕“弯弯曲曲水,重重叠叠山”的汩汩乡愁,可目睹新丰江移民演绎“舍小家、为国家”的英雄壮举,可聆听移民群众“仁化红土上建家园”的创业故事,可感受新时代移民坚守“不忘心”的情怀。
  
  仁化境内的新丰江移民积淀了丰富的移民文化,凝聚了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移民精神。仁化县兴建移民博物馆,让移民有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同时也打造大丹霞的又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离开,移民博物馆的修建地,谭毓红主任带领记者一行走进了红旗村民肖苟妹的家里。今年77岁的肖苟妹对记者说,当年他从河源老家来时,还是一个17岁的少年郎。如今,已是儿孙满堂了。他来到仁化被安排进了凡口矿,为了响应当时下乡的号召,他从凡口矿出来务农成了一名农民,就这样与土地为伴的日子过到了现在。儿孙都在城县工作的肖苟妹老人说,不喜欢在城里生活,还是守在乡村老房子里过日子踏实安逸。
 
  
  记者与谭毓红主任问肖苟妹老人,红旗村的来历。
  
  老人说:他们村在河源老家时的村名叫黄旗坝。搬到仁化董塘这里时,因为这里有一条渠叫红旗渠,村民们觉得,既然搬到了新地方安家,就一切从头开始,且红旗又是那么的鲜艳明朗,所以,新家新气象,他们就把自己的村子叫“红旗村”。
  
  我们一行,在村里绕行了一圈,途中遇到一穿红衣的妇女,与之聊天。她很期待移民博物馆的建成,她说,移民博物馆建成了,文化旅游的牌子打响了,对于他们在自己家里建民宿也是很好的带动。
  
  离开村时,谭毓红主任指着红旗村的一栋装饰一新的楼房对记者说,看这户人家,已经装修好,准备做农家乐了。眼前的这农家乐虽未营业,但看这架势已经是涵养在冬天背后的春天了。
 

责任编辑:黄磊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