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年开新局 冲刺“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4-01-31 15:36: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卜一珊  罗伟 冯妮娜)新年伊始,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捷报频传:1月11日,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首位扩区认定;1月19日,沿滩区成功上榜2023年度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市、区)拟评定名单……

开局就是冲刺,起步就是决战!

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建设新厂房,项目建设“满弦”发力;车间里,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各生产线有序进行;田间地头,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无人机”忙着飞防作业——沿滩区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冲刺“开门红”,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进度 满弦开“工”齐发力

新年新气象,实干开新局。1月11日,一则喜讯传来,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公布的8家化工园区扩区调整名单中,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首位扩区认定,扩区调整后的总面积为887.24公顷。对此,该园区上下倍感振奋,立即狠抓扩区拓园、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基础配套等重点工作,推动化工园区承载能力与服务能级并行提升,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笔者在中昊晨光年产2.6万吨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程机械紧张挖掘机、推土机轰鸣声不绝于耳,建设者们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是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内体量最大的项目。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完成70%,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和电力三查四定等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有力提升我国新型氟材料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同样火热的还有自贡食品产业园内的四川千般就食品有限公司,月均产量200吨的预制菜品小酥肉是该公司的“王牌”产品。笔者在该公司看到,冷鲜肉进入加工车间,由机器开片、人工切条,后续再油炸处理。为完成销售订单,公司140名员工两班倒排班赶进度。

“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海底捞、蜀大侠、二当家等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召林介绍,预制的半成品小酥肉方便快捷,可以帮助火锅门店快速出餐,降低食材损耗,提高出餐效率及产品的稳定性。

作为自贡食品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地,自贡食品产业园深耕肉制品加工、预制菜生产、调味品及休闲食品等产业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已经签约企业85户,落地投产企业达28户,总投资约30亿元,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势头逐步显现。

如今,沿滩区正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锚定“中国绿色氟都”发展目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抓项目、忙生产、促投资,奋力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气象 民生项目“加速跑”

民生连着民心。一直以来,沿滩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统筹谋划,加快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一大批项目早建成、早投用,让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更早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作为沿滩区‘文旅兴市’重点项目的王家大院古建筑修缮已历时一年多,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沿滩新城的王家大院,沿滩新城区管委会副主任、卫坪街道办主任彭臣介绍,为展现王家大院原本风貌,此次修缮完全按照原风貌、原结构、原材质的“三原”原则,大院原有的、能够保护下来的立柱、水沟、柱础、石拱门都原样保留。在人文风采方面,修缮人员将大院留存的墙体彩绘原尺寸拓片,聘请两位专业画师,历时3个月,一笔一划恢复300多米长的彩绘原貌。近日,和王家大院相互映衬的山体公园将全面竣工,意味着大院修缮工作基本完成。

修缮完成后,该区还将依托王家大院盐商文化古建筑,建设盐帮菜博物馆、体验馆和研发中心,形成“两馆一中心”。同时,该区将采取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引导八方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座百年盐商老宅所呈现出的盐史文化魅力,并充分发挥这一新的文旅网红打卡地的释放效应,不断丰富其文化功能,为“文旅兴市”作出积极贡献。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随着经济愈发向好,沿滩区邓关街道的过往车辆逐渐增多。加上邓关场镇受沱江和釜溪河及其支流分割,地形落差大,道路修建难度高,导致曾经的双向两车道无法满足正常交通需求,道路堵塞问题日趋严重。

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沿滩区交通运输局联合邓关街道及相关部门,投资近4000万元,对邓关大桥至邓关加油站路段进行加宽改造,并计划新建路基排水工程和公路附属设施,从而彻底打通这一“堵点”。

“希望这座桥早点改建好,以后出门就更加方便安全了。”近日,邓关大桥路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当地群众正驻足观看S436邓关街道(新塘村至顺昌美村)段改建工程项目中架设首个T梁的施工过程。在彼此交谈中,大家透露出对项目早日完工的期待。

施工现场,工人们利用高大的龙门架,将70吨的T梁准确吊装至指定位置。接着,通过一系列默契高效的协同作业,首片T梁被稳固地安装在桥梁上。这标志着S436项目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改造后,此路段将由双向两车道拓宽为拥有一级公路标准的双向四车道,整个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将大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据了解,桥梁架设T梁后,整个工程便完成过半。项目团队正在持续关注施工质量,抢抓有利天气推进建设,力争春节前通车,7月完成整体建设。

新农时 抢抓早春备耕忙

新年伊始,沿滩区的田野山村变“农闲”为“农忙”,辖区各乡镇开始抢工期建设高标准农田,早谋划完成农资储备,先预防做好储水保水工作,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虽然未到春耕时节,但沿滩区兴隆镇的田野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几台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平整土地、修整机耕道,一丘丘“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良田逐渐成型。

“此次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800余亩,预计今年4月份就能完工。等高标准农田完工后,会以稻虾种养为主。”兴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现有耕地面积1.95万亩,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高粱、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产品。这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该镇粮食生产能力,助力农业增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富全镇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用“无人机”在代寺村、大罗村、蒲余村等村,开展“飞防”工作。

“飞防”当天,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后,按下“启动”按钮,无人机缓缓升起,有条不紊地开展农药喷洒工作。洒药后,工作人员将对农作物进行监测,观察农药的防治效果及潜在的负面影响,并进行评估和调整措施。

富全镇农业中心主任唐海荣介绍,现在科技发达,喷洒农药原本要近200人干一天的工作,现在两台无人机就完成了,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