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构建“选苗、育材、结果”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优秀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逐层次识别,选好“苗”
一本台账,全面覆盖。强化“党建办公室+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协同联动,构建街道、村、小组三级摸排体系,每半年走访摸排农民工情况,重点摸清政治面貌、年龄、学历、联系方式等,全覆盖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两类人员,分类摸排。重点筛选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的农民工,分类建立在家、在外优秀农民工台账。针对市域范围内的在家优秀农民工,通过大走访、面对面、唠家常,重点了解其政治素质、思想倾向、工作情况等;针对在外优秀农民工,通过电话联系、邻里走访、亲友咨询等方式,将政治素质高、发展思路广、返乡意愿强的纳入重点联系
。三个标准,精准识别。重点突出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奉献精神三个标准,由村级党组织择优推荐,把拥护党的领导、致富能力强又有老家情怀的优秀农民工筛选出来,建立后备力量台账,街道逐一审核考察后,再反馈至村一级党组织进行重点培养。
全过程培育,育好“材”
做好一次谈心谈话。利用集中返乡契机,由街道组织委员牵头集中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教育,主动吸引优秀农民工向党组织靠拢。优秀农民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再由村级党组织牵头进行一次谈心谈话,端正入党动机、明晰入党流程、坚定入党信念。
选好两名培养联系人。指定驻村领导和一名优秀农民工党员开展结对培养,定期关心联系,了解思想动态,为入党积极分子“传道授业解惑”,提高其政治素质、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能力。
用好三个关键措施。鼓励在外培养对象通过视频会议、微信分享学习心得等方式,灵活参加党内相关活动;严把发展对象、吸纳入党、预备转正等关键环节,确保在外农民工党员规范发展;严格落实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七方”联审工作,杜绝“带病入党”。
多平台历练,结好“果”
纳入干部队伍培养。坚持“一盘棋”统筹,根据村“两委”班子缺额情况,择优纳入干部队伍使用和后备干部培养。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六条措施》要求,鼓励后备干部到村顶岗锻炼或者实岗锻炼。目前,已有6人进行顶岗锻炼或吸纳进村“两委”班子,9人储备为后备干部。
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以“一村一项目”为抓手,引导党员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鼓励自主创业,在政策兜底、技术培训、土地协调等方面做好保障。累计回引党员牵头成立专合社4家,发展果蔬产业2700亩,提供就业岗位220余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
投身基层治理。动员29名农民工党员加入村级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常态开展政策宣讲、平安夜巡、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聚焦“一老一小”,参加并组建“能人帮帮团”,提供田间地头助农、房屋翻盖补漏、家用电器维修等特色服务。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