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电子科大的这个孵化器 为何落地东莞

发布时间:2024-04-15 10:15:28 推广 来源:四川日报

“企业多,高校少”过去一直是东莞的短板。此次东莞之行,采访组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进行探访。该研究院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其目的很明确:转化科技成果。

一所来自四川的高校为什么要到东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答案很简单,因为这里有应用场景。

在东莞,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达800亿元,其中95%以上来自企业,而民营企业又占据了其中的92%。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各类丰富应用场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广东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电研院孵化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拥有50多项国际授权认证资质,能够为企业提供电子电气产品出口的相关认证。
  不仅如此,更好的投融资环境,也让高校在东莞获得了更多可能性。去年,电研院持股孵化的广东为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随后在松山湖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作为孵化器,电研院已经累计孵化超过100家新型科技企业,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向创新型集群转型。

不只是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这里落地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其中创新样板工厂作为实验室吸引、承接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创新样板工厂引进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25个项目团队,孵化产业化公司42家;其中17个团队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融资总额超7.5亿元,市场估值超40亿元。

公共技术平台既让企业得便利,也让自身获得收益。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摆放着由东莞市支持、配套的上百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建设起多个综合性用户开放平台,满足中小企业材料设计、技术改进、产品升级和开发、中试验证等需求。

截至2022年底,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250家,各类技术服务收入超2.5亿元,其中为东莞市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超过65%。(记者 唐泽文)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