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东坡大地稻田插秧涌动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5-11 14:14: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侯建明 豆玲惠)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热词汇。田间地头,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各色新质生产力为东坡区的农业生产画卷不断赋能。

近日,种粮大户马克勤正发动自家的十余台插秧机,用“新农具”干“新农活”,用“新技术”育“新秧苗”,“良技、良机、良法”孕育着东坡区粮食的丰收密码。

配良机 注入硬核生产力

近日,记者在太和镇金光村,马克勤的承包地里看见,人机齐上阵,奏响了欢乐的耕种序曲。

稻田里,村民们相互配合运送秧盘,6台插秧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高效率运转。机器驶过,只见驾驶员挂挡、提速、倒车转向一气呵成,一棵棵嫩绿的新苗被整齐地插入水田内,为希望的田野描摹着丰收的底色。

“这片田有400余亩,使用插秧机两天就能栽完。”马克勤告诉记者,近年来,他的承包地里都用上了插秧机,省时又省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插秧效率,今年,马克勤还购入了一台无人插秧机,进一步节省了插秧的时间与人力。“今年我们种了两千亩左右的水稻,从4月15日开始栽秧,预计5月底全部完工。”马克勤坦言,借助科技的力量,为水稻种植按下了“加速键”。

育良苗 激活粮食高产“芯”动力

经过插秧机的硬核操作,马克勤的承包田里,一盘盘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进田里,长势可观,而这少不了暗化育秧技术的加持。

“今年我们的两千亩左右的水稻,全部使用的是暗化育秧技术培育的秧苗,出苗率更好,存活率更高,苗子更整齐,”马克勤告诉记者,该技术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流水线作业的育秧模式,每小时可生产出800余盘秧盘,这个效率是传统的育秧模式不可比拟的。

“像暗化育秧,精准条拨技术等,我们一直在推广,而且我们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希望为全区粮食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东坡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朱永忠介绍道。

今年,马克勤所在的东坡区三合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出售服务,采用暗化育秧技术,为松江、修文、思蒙等地的种植大户的1万余亩承包地提供从育苗到插秧等流程的全程服务,为今年的水稻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良法 铺就稳粮增收新道路

看着一片片水田被绿色的嫩苗所装扮,经过精心培育的秧苗开始牢牢生长,马克勤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露出一丝丝微笑。

“我们干农业的就是很愁心,天气、技术、工人,事无巨细。”马克勤说,为了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农业人要科学地、因地制宜地计划好每一项农事。

使用稻菜、稻药轮作就是近年来的成功探索之一。

“像我们身边的这片田去年是稻药轮作,今年就是稻菜轮作,大概在8月底水稻收完之后,在国庆节左右就会把青菜全部栽种下去。”马克勤说道。

近年来,东坡区通过持续推广“稻菜轮作”“稻药轮作”“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等新型种植模式,深入了解每种作物,做好田间土壤管理,精准分配轮作时间,不断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稳粮增收调结构取得了良好效果。

借助新质生产力,东坡区的农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宏伟画卷正在东坡大地上缓缓展开。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