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镇:探索“稻虾共作”新模式 奏响产业“奋进曲”

发布时间:2024-06-01 11:03: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党委利用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出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模式,形成春夏两季捕龙虾、秋季收水稻、冬季育虾苗,一年四季均有收益,极大地促进了产业“旺起来”、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一盘棋”谋发展

 通过镇党委、镇政府搭台,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为中间节点,连接企业与农民,整合农村田地资源,采用“稻虾共作”新模式在空间上更加节省土地,在第一年时需投入虾苗,成本较高,但第二年则可以依靠虾苗自我繁殖,加上少量的人工补充就能完全满足需求。石桥铺镇党委政府分别在长青村、绿水村建立了稻虾轮作基地,面积共计780亩,每亩投放40公斤虾苗,预计全年总产量达3120公斤。

“一张网”护生态

 石桥铺镇党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十分注重生态保护,“稻虾共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和生态性,减少了农药及化肥的经济投入,还能更好地减少水源的污染,促进水稻和养殖虾的共同生长。石桥铺镇党委以深入推行“林长制”“河长制”为抓手,擦亮生态农业产业金字招牌。自“稻虾共作”模式推广后,农户依托良好农田生态,破解过去产业结构、增收渠道单一的难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条路”创收入

 “稻虾共作”现采用的是“3季虾+1季稻”的生产模式,按市场最低批发价估算,预计每一季小龙虾虾产值可达780万元,全年稻虾产值共计2500万元;同时与承包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雇用附近农户进行采收、分拣、称重、打包,辐射到大竹、重庆主城、梁平等周边地区销售,极大地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下一步,石桥铺镇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培育“稻虾共作”等生态农业产业新模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将石桥铺打造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典范。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