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知名企业家黄老五用超前眼光教育培养青年

发布时间:2024-06-03 09:51: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刘世彬 通讯员周文宗)5月30日下午,靠超前眼光成功、年入数亿的内江市威远县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产值最大的花生酥企业——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老五约我带着我准备推荐给他帮扶的中职生小王去他公司去见见他,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她的情况。

小王家里三人,父母二级肢残。母亲因脑膜炎,导致手脚不便,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终身丧失劳动能力;父亲行动不便,走路是一瘸一拐的。靠低保生活,没有其他生活来源。

近日,小王用她妈妈的手机(她没有手机)向我诉说了她家的窘境和她“在家境窘迫的空间里,摸不到实物也看不见方向”,同时,表达了她的思想:“当清晨的一抹阳光照进来,会感恩太阳的眷顾;当余晖散去,黑夜到来之际,愿意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夜行之路。”

5月28日,我分享给黄董事长,他立即产生了“这孩子值得好好帮扶、引导、培养”的念头。

一个企业的董事长,为什么这么热衷关注、帮扶青年学生?

他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未来、民族振兴,希望在青年!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对生活没热情,没动力,甚至精神抑郁;不少大学、中职生为了就业而追求文凭、只图就业而不思进取不钻技术,亟待学校、社会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点燃他们的生活、学习激情,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创新思维,树立自信,苦斗成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复兴培养应用型人才!”

所以,企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促使他这位极富家国情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和超前思维和眼光的企业家今年以来已经和正准备用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资助、培养奋发上进、不唯文凭、超前思维、超强工匠精神的开拓型、应用型人才,引进、培养企业新生力量:

1月24日,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资助了河北涿州重灾户家庭两名大一优秀学生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共18万元。

5月25日,黄老五以《超前眼光》为题给四川轻化工大学应聘大学生讲述了自己靠超强眼光成功的故事、实践。

黄老五花生酥第五代传承人黄昊阳也和四川轻化工大学应聘大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发挥新生代优势,勇于冒险,善于创新。

从普通员工成长为生产总监的黄小英和四川轻化工大学应聘大学生分享交流了成功的秘诀:从员工做起,学习工匠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付出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回报。

5月25日和5月30日,黄老五先后邀请了内江市科技开发学校计算机专业经济困难、好学上进的学生小夏和小王来公司参观,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这两个孩子的交谈中,黄老五仿佛看到了她俩眼中闪烁的星光。两个孩子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坚韧,深深地打动了他。因此,当即决定用黄老五慈善基金为她俩点亮求学的道路,希望她俩“穷则思变、胸怀大志、奋斗拼搏、有超前眼光、培养超强工匠精神、重视在实践中学好本领”。

5月26日下午,黄老五的妻子——四川花生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郁微信对小夏的引荐人周老师说:“那天你说这个孩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我给她1000块,请您帮忙带她去买。”

黄老五董事长5月25日与小王交流中,知道她没有手机,马上安排总经理助理申建英到威远县城买了一个手机送给她,对她说:“手机买来给你不是打游戏的,是让你学正能量的东西,学习未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最近,把忧患意识、教育培训青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的黄老五正在积极申请《四川省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中职校“点燃激情苦斗成才>心理教育》项目立项,争取在六月中下旬在内江启动。

《四川省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中职校“点燃激情苦斗成才>心理教育》项目的心理教育方式:

1.草根、农民、没有文凭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老五和她的妻子——从农村青年拼搏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四川花生嫂食品公司总经理万郁以他们苦斗成功的现身说法,进行“点燃激情充满自信积极生活苦斗拼搏”演讲,做心理教育。

2.黄老五公司与中职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参观、实习、就业等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3.四川省黄老五爱心慈善基金会资助中职校少数特别贫困、品学兼优、有主见、不唯文凭的学生。

4.选择人品好、好学上进的学生到黄老五公司就业,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榜样,培养企业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