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洪雅县前锋村已建成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流基地

发布时间:2024-06-17 15:53: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 黄月)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年相关文件指导意见,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本着客观事实、数据、案例,准确反映该村工作亮点、重点、创新点和工作绩效。一年以来,前锋村在县级相关部门和中山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基地短板,截至目前,一个高标准的国家乡村振兴交流基地已建成,接待国内外、省内外参观人次数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中山镇前锋村位于洪雅县城西北,幅员面积14.98平方公里,在地茶叶面积15000亩,辖9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642户、5787人。近年来,前锋村依托政策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茶叶加工作坊上百个,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00元,集体经济收入27万元,建成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四川省雅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商品猪5万头的规范化养殖场1个(凤凰顶养猪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发展与观光采摘相结合的集体产业,建立种养循环示范典型,还捧回了一个接一个荣誉:中国有机茶第一村、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农业主题公园等。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前锋村以“五大振兴”为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产业兴旺有基础。依托产业发展优势,前锋村致力于打造以茶叶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休闲观光基地。一是建设凤凰顶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利用园区内现有生猪养殖基地,配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消纳管道,整合6500余亩茶叶、水果种植基地形成集中连片种养循环片区,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二是建设产业环线,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茶产业、旅游业有机结合,贯穿前锋村省级茶叶主题公园,连接仁洪路、博汉路形成一条茶产业观光环线,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辐射前锋村茶园约0.8万亩、茶农1026余户,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以工代赈,促进一三产融合发展,加速农副产品流通。三是在有机茶园基地基础上,建设凤凰岭民宿,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进茶旅融合,带动茶产业发展。

生态宜居有形象。一是全村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完善,分类处理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全覆盖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三是全域污水治理深入推进,修建分离式人工湿地池、微动力等设施设备76个,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75%,有效降解水质污染。四是新建和改造村道、社道12条,共计8000余米,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打造产业环线导览图、产品展销中心、以工代赈道路、旅游厕所等节点5处,建设示范美丽庭院30户。

乡风文明有载体。一是“一老一小”工作成效显著,日间照料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点、组级服务中心完善,爱老、敬老、助老氛围浓厚。建有“童伴之家”,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文化氛围。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效果好。三是老年协会、老体协会作用发挥好,平时各组都有广场舞、健身操,每个节日都有大型文体活动。四是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将“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纳入村规民约,杜绝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探索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乡贤榜等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崇尚节俭和改善生活习惯,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

治理有效有实招。前锋村始终以党建为抓手,以村规民约为“蓝本”,引领各项工作,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一是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积极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和服务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自治组织作用和监督执纪作用,从严抓各项工作落实。三是推进乡村平安建设。组建由村干部、党员、小网格员还有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伍,每月开展2次“红袖标”巡逻和交通劝导活动,维护村庄安全。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每月开展普法宣传、禁毒宣传等活动4次,不断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前锋村于2019年6月被中共洪雅县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才引进有成效。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茶旅融合发展,建设有机茶叶村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一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原来高峰时1000多人外出务工,近年来,已经回流600多人,其中,返乡创业的村党委书记付志洪于2021年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更成为了全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此外,前锋村聚焦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土专家”、乡贤等能人作用,搭建人才库,大力开展基层农技员知识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高素质农民15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4户。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