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 殷勇 梁蕾)“通过‘新眉农服’不仅可以了解水稻的长势情况,还能及时了解土壤墒情、虫情、气象灾害等信息。”6月20日,在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万古村,农户刘建军向笔者分享他今年的种粮变化。
刘建军口中的“新眉农服”,是以眉山发射组网的“天府星座”卫星影像数据为支撑,为方便农户利用好卫星监测数据而上线的微信小程序。通过这款小程序,农业管理更智能。
“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会呈现不同颜色、纹理等特征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快速精准识别作物类别、快速提取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可对作物生长全周期开展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有长势异常情况,我们能快速将信息发送到农户手机上。”“新眉农服”小程序相关负责人洪韬介绍,平台已覆盖眉山全域,全面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
“从没想过种地还能用上卫星,以前打开手机只能玩玩微信、看看抖音,现在卫星数据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一手掌握,查看农情不出门。”刘建军感慨道,卫星技术做支撑,农业服务更人性化、科学化。
除了农业生产,在城市管理中,执法工作人员手中也有了卫星应用技术。
在眉山天府新区城市综合治理平台管理中心,当地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张旭峰指着一面大屏幕向笔者介绍:“这里可以显示出全域高精实景地图,每一个项目工地,每一辆渣土车与执法车,每一条渣土运输路线均标注其上,还分门别类地展示着项目、车辆的具体情况。”
张旭峰告诉笔者,只要系统识别出可能存在违法的异常情况,就会就近通知巡察执法人员,前往实地进一步调查、处置。这个平台采用的是北斗定位系统和“天府星座”卫星遥感技术。
近年来,眉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星”赛道,“卫星+”应用正加速走进普通百姓身边,越来越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搭载了通信、导航、遥感技术的卫星,让城市管理更加便利、农作物更加健康、城市更加智慧、灾损更加可控……
“发展科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人,商业卫星更要开发广泛的应用,助力美好生活。未来我们的卫星使用成本会更低,每个人都有望轻松使用卫星数据,从‘玩微信’到‘玩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卫星遥感学家李德仁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已发布的《眉山市卫星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以“推进卫星多元化应用服务、完善地面系统供应能力、发展卫星总装集成业务、开拓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为主线,计划到2030年底,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应用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产业规模达到100亿量级。到时候,或许会有更多的支持直连卫星功能的大众消费类产品和应用服务推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能随时、随地、随需享受天地一体融合卫星服务。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