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徐璐)“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将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抓实抓牢,眉山天府新区针对交通项目实名管理短板,认真研判,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成功实现对交通项目的智能化实名考勤。
一、推本溯源,明确工作方向
交通项目体量大,线路长,一般均为开放式施工,农民工施工点位分散,项目由于不能采取设置电子围栏、安装闸机的方式考勤,依然实行手工考勤,造成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虚假打卡等问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要求,建筑项目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而实名考勤是保证工资真实发放的关键因素。将交通项目手工考勤改变为智能考勤,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入场秩序、保护工人权益、防止人为作弊,实现对农民工的精细、精准化管理。因此,新区决定将益州大道建设项目作为示范点,探索研发适用于交通项目的农民工智能考勤系统。
二、精准靶向,创新实名管理
益州大道施工单位中交第二航务有限公司按照工作要求,立即组建业务人员研发考勤系统,研发工作充分结合房地产现有考勤系统和交通项目特殊性开展,创新性的建成了完全适用于交通项目的“现场人员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具有普通考勤系统的功能外,还注入了新的亮点:一是系统可根据交通项目施工范围设置农民工打卡区域。农民工使用手机打卡时,如果未在系统设置的区域内,则不能成功打卡;二是农民工在进行了实名录入的前提下,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没有智能手机,或者手机没电等特殊原因,可以由管理人员为工人现场定位拍照打卡;三是对项目实施网格化管理,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网格,网格员每天通过系统和现场监管进场施工人员情况,对新系统增加的人员和现场的陌生面孔及时核实其身份信息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益州大道使用该系统后,项目实现了“不打卡无考勤无工资”的信息化管理,填补了交通项目实名监管漏洞,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一步提升。
三、长虑却顾,提升未来效能
为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更优更好发展,新区还将继续推动交通项目实名制监管的完善:一是对于“现场人员管理系统”建立农民工签订电子合同的功能再探索,实现信息管理的全覆盖,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助力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预留系统接入端口,实现信息“企业端+政府端”双向数据共享,便于劳动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动态监管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日常情况;三是在全区推广益州大道经验做法,力争所有交通、市政项目实现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