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仁寿:青山绿野间 “东坡大米”飘香

发布时间:2024-08-26 10:23: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郭侨 刘润红 潘帅)这两天,虽已入秋,仁寿仍是艳阳高照。8月23日早上10时,经过蜿蜒的乡村公路,到达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共峨村400亩“东坡大米”示范种植基地,眼前便出现了连片的金色稻田,在青山绿野间,与近处的民居、河流、树木相互辉映,交织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丰收美图。

10时30分,8台联合收割机开始在田间按照预定的轨道“行走”,一行行稻秆被整齐地切割下来,金黄的稻谷被迅速脱粒装入车斗之中。与此同时,秸秆也被机器处理成碎屑,均匀地撒回到田地里,为下一轮耕种提供天然的肥料。

另一块田里,优质大米测产工作也在火热开展中,技术人员需要将采集好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专业的检测,逐一分析各项指标。

“我们每天开始收割的时间比较晚,是因为要等待稻叶上的露珠完全蒸发,这样才能保证稻谷的完整性与干燥度,又能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因稻谷内部热量积聚而产生的问题。”该基地负责人何强表示,“东坡大米”在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每个环节,都非常严格,才成就了其优良的品质。

据悉,基地以“控产量、重品质、增效益”为目标,实施全程绿色生产,全面推行水稻“三不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的生态种植模式,合理扩大栽插行距或穴距,塑造良好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群体条件,以科学的方式严格控制每亩产量。同时,优化水分管理技术,采取“返青期——分蘖初期浅水灌溉、分蘖后期晒田、孕穗期——乳熟期浅水层和湿润交替灌溉”的水分管理技术,确保大米的品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们整个基地都能实现全机械化作业,但我们在插秧的环节依然选择了人工插秧。”何强介绍,人工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光照等因素调整株距、行距以及每穴的苗数,从而实现更为精细的种植管理。

谈到为什么在共峨村发展“东坡大米”种植,来自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王砂给出了答案。

“以前,村上都是分散零碎的小田,部分村民不愿意种植,造成一些土地闲置。现在,全市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更加适合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就引进优质业主,进行规模化经营。”王砂说,经过多方调研协商后,基于良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共峨村决定在当地试点种植“东坡大米”,以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王砂介绍,业主只需要负责“东坡大米”的种植环节。稻谷成熟收获后,市农投公司在确定品质达标后,统一回收进行加工包装,形成分级分类的精选优质大米,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统一销售,这就大大降低了业主的风险。

为了帮助业主更好地发展产业,王砂协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出资完善了灌溉设施,解决了灌溉水源的问题。在平时的种植过程中,业主遇到难题时,王砂还会邀请市、县农业部门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帮助业主进行种粮奖补申请,减轻资金压力。

下一步,共峨村还计划扩大“东坡大米”种植规模,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含量,不断提升“东坡大米”的品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助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