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四川省华蓥市凉水井村:“三转变”深化农文旅融合 文明村庄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9-27 11:25: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费翔东 邱海鹰)四川盆地东部最高峰的华蓥山脚下,有一个在万亩花海中的美丽村庄——凉水井村。凉水井村位于华蓥市北部,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因村内有一口饮之甘甜凉爽的千年古井而得名,是开国中将毕占云成长地、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地。

近年来,凉水井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多元融合”理念,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不断优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等荣誉,绘就出一幅以“红色、美丽、富裕”为底色的乡村新画卷。

红色文化从“特色”到“品牌”

“华蓥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凉水井村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了解。”近日,在凉水井村三红党建中心参观的游客刘灿告诉笔者,为感受红岩精神,他和朋友们相约来到四川广安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参观学习。

“尽管凉水井村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红色往事鲜为外界所知。”禄市镇凉水井村党委书记李清洪说。

为此,凉水井村深挖红色资源,先后建成了中共华蓥市委党校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中共华蓥市委党校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中共华蓥市委党校禄市特支教学点和三红党建中心,形成“三点一中心”红色教育基地,有声有色开展千里送军粮、红色马拉松、军民鱼水情等活动,年接待省内外党员群众50万人次,成为红色底蕴厚重、红色教学点集聚、红色氛围浓郁的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村容村貌从“农村”到“景区”

凉水井村是一片美丽的土地,除了响亮的红色名片外,“美”是凉水井村的第二张名片。产业美、生态美、民风美,形成“春来海棠艳、夏秋紫薇红、冬雪梅花香、百花竞争宠”的美丽村落。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凉水井村因地制宜把花卉苗木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打方向,积极引进业主,通过流转农民自留地、撂荒地、滩涂地等,运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海棠、紫薇等花卉苗木产业。目前,建成产业基地5200余亩,核心景观区1500余亩,种植以海棠、紫薇、三角梅为主的各类花卉苗木500万株。

如今,凉水井村花卉苗木基地已成为全省十大省级花卉产业园区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苗木种植产业,还依托种植基地发展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亲子乐园、趣味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逐步让群众富起来。”禄市镇凉水井村第一书记贺广江说,凉水井村在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大力推进花海乐园、空中栈道等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变“过路观光”为“落脚体验”,在农田里种出了“好风景”。

田园变花海,荒山变果园。宏阔的花海盛宴吸引四面八方的目光。如织的游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凉水井村村民除了依托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进基地务工等途径增收外,还有60余户村民通过开办民宿、经营农家乐、销售红色文创产品等方式自主创业,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农村资源从“沉睡”到“唤醒”

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集体经济企业——华蓥市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的机器稳步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有条不紊地进行清洗、灌装、贴标、包装、搬运等作业。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一桶桶山泉水将发往市场。“从建厂起我就在这里上班,主要负责搬运送货,一个月有四千多元的工资。”禄市镇凉水井村村民邹世乾高兴地讲道。

据了解,凉水井村挖掘千年古井优质地下水资源,开办“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公司。同时,该村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发“亲子鱼乐园”“玫瑰园”“海棠果酒”“玫瑰花茶”等项目。

“三点一中心”映初心,“梦幻花海”别样红。凉水井村将始终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梨香花海4A级景区建设,演绎文明乡村的新传奇……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