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幸亏隐患发现及时,我们提前转移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提起今年7月13日发生的一起地质灾害,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金沙村村民刘家禄一家至今都心有余悸。
因受到降雨影响,刘家禄屋后的岩石不慎掉落,导致房屋受损。由于预警和排查巡查及时,全家6口被提前转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同样,因风险隐患发现及时、处置得当,今年1月21日,富全镇蒲余村也成功避免了一起地灾人员伤亡事故。这2起成功避险案例均被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扬。
这一切得益于沿滩区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创新探索出的“喊醒叫应”转移避险工作机制,着力打通基层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从而真正实现“喊得醒、叫得应、转得走”,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喊醒叫应” 避险转移更迅速(小)
“喊醒叫应”是避免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有效举措。究竟谁来喊?又如何喊?要喊醒谁?
10月10日,记者来到兴隆镇“多网合一”指挥中心,这里不仅承担着信息收集研判、指挥调度等职能,还可以对全镇各类风险隐患点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实现远程巡查监测。“其实我们就是依托这个平台来达到‘喊醒叫应’的目的。”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徐林海介绍。
在这张大“网”中,网格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肩负着巡查、预警和处置地质灾害等重要任务。“每当在暴雨或大风等恶劣天气来临之前,网格员都会到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风险隐患,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徐林海解释,中心将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核查,必要时对周边的群众进行转移,实现网上巡查监测、调度指挥,网下现场核实、执行落实,最终形成闭环。去年,光辉村的一起成功避险转移案例,就受到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当时,网格员在该村1组巡查时,发现地灾点山体出现裂缝。根据经验判断,极有可能出现滑坡。指挥中心在收到网格员的报告后,及时成立临时工作组,将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转移当天,山上的石头就滚下来了,直接砸穿了我家的房屋,幸好我们上午被搬起走了。”村民岳世荣说。
“农村一直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薄弱环节。”兴隆镇镇长陈勇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镇、村两级缺人、缺钱、缺装备是普遍现象,导致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落实不到基层“最后一米”,有时避险转移“喊不醒”“叫不应”。
如何解决?兴隆镇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基层“多网合一”队伍和“多网合一”平台,采取一键呼叫、监控音柱呼叫、精准定户平台语音呼叫、网格员就近入户打招呼等多种手段,实现镇情一图展现、隐患实时监控、紧急状况一体指挥,疏散指令、紧急情况等信息几分钟内传达到村民手中,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我们就是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推动基层工作,克服自身困难,主动想办法,把现有人技物等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陈勇说。如今,兴隆镇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防体系、技防体系、作战体系、保障体系,并在全区推广。这不仅提高了灾害预警和发现能力,更能提升灾害处置效率和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喊得醒、叫得应、转得走。”
智慧应急 打通基层“最后一米”(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沿滩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赵世怀说。
于是,沿滩区以改革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多网合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喊醒叫应”避险转移机制,明确了谁来喊、如何喊、喊醒谁的问题,打通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最后一米”。兴隆镇就是全区的一个缩影。
“依托‘多网合一’平台,我们将全区各基层网格力量整合为一张大网,建立了一支近2000人的网格员队伍,而每个村均有10人以上网格员,专门从事防汛减灾救灾等基层应急工作。”赵世怀说,通过不断优化预案、反复训练演练,使每一次暴雨来临前的避险转移成为网格员的“肌肉记忆”,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守村人’。
同时,沿滩区还绘制出一张动态更新的“作战”地图,对全区各镇街、村组防汛风险隐患点进行全面摸排,目前,已经更新风险隐患点位273个。由镇(街)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网格员一对一包点位,并充实配备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做到平时巡查监测、战时抢险处置。
此外,沿滩区建立起区、乡、村三级指挥调度机构,能实现各作战单元快速响应。各作战单元主要采取“大数据+大脚板”的方式,通过山上大喇叭、流动小喇叭、定制语音、监控喊话等场景,把每一次短临预警最快直达每一户群众。
据悉,今年以来,全区共应对灾害性天气13次,组织转移群众313户565人,实现了自然灾害“零伤亡”的目标,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