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峨眉同框》 侯建明/摄
中国报道讯(邱毅 报道)“十四五”以来,眉山市地表水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87.5%提升至100%。2021年,全市岷江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Ⅱ类;2022年,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岷江干流4个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Ⅱ类;2023年至今,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眉山岷江(青神段)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岷江(青神段)
筑牢防线 齐心共绘碧水蓝图
领导挂帅,严密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领导靠前督导指挥,多次对水环境质量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听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分析、客观研判眉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形势,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传导压力、指明方向、推动工作。
部门联动,并肩织网。“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水环境质量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九龙治水”不利局面被打破,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对纳入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进行日跟踪、日研判,多维度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协商处理,共同加强水质综合管控,及时消除水环境隐患。
企业担当,主动履责。涉水企业大力完善治污设施,积极开展自行监测,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水在全部达到岷沱江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治理技术,不断提升出水水质,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
《明镜》伍加云/摄
精准施策 全力推进水质蜕变
丹棱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湿地池
控源截污,全面整治。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新(改)建城市排水管网240余公里,排查检测管网1500余公里,36个“新三推”城镇污水建设项目全面完工,污水收集率提高11个百分点。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抓实774个长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4%。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1.8%,居全省第2位。岷江、青衣江、黑龙滩等重要水源保持Ⅱ类水质。
生态修复,鱼翔浅底。持续加强水域岸线管控,整治岷江及青衣江堤防40余公里,综合治理中小河流60余公里,建设生态护坡40余万平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余平方公里。投入7300余万元,打造生态廊道120公里。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醴泉河、思蒙河等河流水生态恢复明显,“群鱼戏水”的场景引来市民驻足围观,广泛称赞。
美丽河湖,人水和谐。积极推动洪雅青衣江、黑龙滩、汉阳湖、柳江争创省级美丽河湖,通过开展水文化建设,成为很多游客来眉打卡点。通过大力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鲤、爬岩鳅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每年都会来到岷江彭山段水面嬉戏觅食,引得不少摄影爱好者蹲点拍摄。
《赤麻鸭的天堂》 巨全毅/摄
智慧织网 严密守护碧水家园
《清河行动》 周勇/摄
测管协同,排查隐患。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体化综合管控体系,依托水质自动站、微站、视频监控等现代化巡检手段,实时跟踪水质变化趋势、剖析污染成因,建立测管协同快速响应机制。紧盯枯水期、汛期等敏感时段,按照“徒步丈量巡河道+先外后内查企业+询问群众看面源+随机快检测水质”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重点小流域暗查暗访,针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暗访—移交—整改—回头看”全过程管理,确保及时解决到位。
督导帮扶,重点盯防。始终保持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持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充分利用“执法帮扶+随机抽查+非现场执法”“无人机+快速检测”“全面查+突击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全市重点流域98个涉水点位,常态化开展监督帮扶,确保水环境安全。
考核通报,压实责任。按照《眉山市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约谈办法》,严格考核通报,2023年,先后印发水环境质量通报34期,“点对点”发送预警提示17次、通报批评5次,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形成治水合力。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