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包涵 丁彦博 肖春艳)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2023年10月,四川广安前锋区“锋创荟”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获评首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前锋区如何为“归雁”筑暖巢,打好乡村发展“人才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10月21日,笔者通过走访寻找答案。
筑好“暖巢” 推动返乡入乡创业
专家指导、上门服务、免费发布招工信息、全流程代办服务……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前锋区外出就业创业人员正由“孔雀东南飞”转为“春暖雁归来”。
面对“群雁还巢”的新趋势和新机遇,该区筑巢引凤,以“锋创荟”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为依托,着力解决返乡入乡人员“愿回来、能留下、有事干、可致富”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变“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为“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为发展“归雁经济”增添活力。
10月21日,笔者来到位于虎城镇紫龙村的“锋创荟”创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其中返创孵化仓、培训室、多功能会议室、返创选品间、返创直播间等功能板块一应俱全。办公场地左侧,展览中心、冷链中心、分拣中心、标准化种植区以及在建的科研大楼依次分布。“我们尽可能完善创业园中的各项设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创业企业入驻,同时延伸了已经入驻企业的服务链条。”前锋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王璐说。
在日常工作中,前锋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坚持“走出去”与“请回来”并重,组建前锋区返乡入乡创业指导服务团,针对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开展创业指导和资源对接服务工作,借助驻外农民工工作服务站力量,为在外农民工和企业家提供各类返乡创业服务,并积极发挥“锋创荟”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网络平台作用,构建覆盖全国的网络推广平台。
围绕农业产业、农文旅融合、直播孵化等细分领域,前锋区为创业者储备了大量返乡创业优质项目。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回引创业人员319人,创办企业总数36个,吸纳就业总人数3560人,全区已培育返乡创业明星52人,其中省级返乡创业明星3人,市级返乡创业明星23人。
“归雁”返乡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2023年我决定返乡创业并创办家庭农场,进入创业园后,创业园的运营团队详细帮我拟定发展规划,从政策争取、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培训、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给予指导。现在我已经确定了根据季节进行采摘游玩的运营模式,工作人员还帮我申请了创业补贴。”谈到自己的创业之路,虎城镇五哥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永平对未来充满信心。
五哥家庭农场的创业之路只是该区“锋创荟”创业园服务返乡创业人员的一个缩影。为何越来越多的“归雁”选择返乡创业?王璐给出答案:通过提供“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支持、“全方位”推进,不断健全返乡创业服务体系、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激发返乡创业内生动力,实现了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从入园到落地,创业园为我们提供办公场地,并代办入驻手续,还可以免费入驻。在创业园的‘一站式’服务下,企业基本能够实现不出园办成事。”前锋区一家庭农场负责人何小红说。
创业园设有创业孵化、政策宣讲、金融服务、项目谋划、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等多个服务团体,拥有创业、法务、税务、知识产权、科技专家等各类导师30余人,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全要素创业支持引导。截至目前,创业园开展创业培训5次、创业导师服务活动10余场次,服务创业者1000余人次,对何氏农业等30家初创企业进行一对一“问诊”帮扶,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共性难题13个。
同时,该区以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为载体,搭建创业园与高校、创业园与企业合作平台,在创业园引入“青创无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减轻初期返乡创业者资金负担,并大力开展项目回归、能人回乡、我为家乡代言等系列招引活动。
“我们将持续增加创业园服务类型和服务种类,确保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让他们在家乡大展身手,并带动周边的农民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王璐说。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