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加速建设“魅力之城”,着力提升“幸福质感”,全面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和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擦亮“面子”、筑好“里子”、夯实“底子”,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努力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擦亮“面子”: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近年来,通川区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楼院陈旧、环境脏乱差、消防治安隐患突出、物业缺失”,以“外观有颜值、业态有活力、文化有特色、管理有秩序、邻里有温度”为目标,从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入手,启动一系列老旧小区提档升级改造项目。
初冬时节,走进通川区东城街道文江祠社区文明大院,原木色系的仿古建筑与金黄树木相映成趣,智能停车库和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人们或在干净明亮的共享食堂用餐,或在文江祠书院下棋娱乐。社区氛围其乐融融,呈现一派别样的人文气息。“我们小区曾是‘老破小’,现在都是‘美好新’了!”文明大院业委会主任吴青青高兴地说。
据了解,文江祠社区文明大院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由多家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及其家属楼组成的老旧楼院。在这些单位相继迁离后,通川区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出600余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盘活小区闲置国有资产,兴建“共享食堂”解决高龄老人就餐难,开设“文江祠书院”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展现楼院“人文”活力。
美颜焕新的风不仅刮过了老旧小区,也刮到了通川区的大街小巷。横跨三个社区的达州“春熙路”——通川区大北街片区,常住人口32500余人,各类商家500余户,是展现达城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亮眼名片之一。
大北街夜景
近年来,由于大北街基础设施滞后、老旧建筑繁多、街区特色模糊,通川区立足人文积淀、老城记忆与主城商业特色,对大北街及周边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从店招店牌、空中管线到雨污分流、夜景亮化,均严格遵循商业示范街标准打造。同时紧跟消费潮流,引入各式商铺、娱乐项目、特色文化建筑等系列网红特色业态,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据调查摸底,全区亟需改造的老旧小区约650个,涉及居民约7万户20万人,计划到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工改造617个小区6.3万余户,完工484个,涉及楼栋2086栋,惠及居民5.3万余户。”通川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筑好“里子”:
危旧房改造冲刺目标
住房是民生之本。近日,在通川区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项目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碌地捆扎钢筋、浇筑主体,抢抓施工进度,现场热火朝天。
姚家大院是市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以旧换新”重要项目之一。该片区位于通川区西城街道牌楼社区,占地约30.8亩,涉及住户323户1015人。其建筑多为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2至4层砂砖房,房屋破损严重、人口密集,安全隐患突出,是典型的“城中村”。
“目前,1#楼基坑支护冠梁施工完成80%,2、3#楼正在实施地下室底板钢筋安装,4#楼修到13层,整个项目全面按计划有序推进,正全力冲刺2024年度目标任务。”市危旧房改造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达州老城区建城较早、危旧房种类多。近年来,随着大量房屋老化,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意愿日益强烈。2023年,达州市在深入摸排中心城区危旧房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不同于征收改造的“以旧换新”为主的模式,正式启动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提升居民安全幸福指数和城市宜居品质。
通川区积极响应号召。去年9月以来,通川区危旧房攻坚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各类专题工作会相继召开,邓家巷、姚家大院、燃建公司家属院项目先后启动。今年年初,箕星巷、区建司老办公楼、市物资局家属院、阳平片区、凤西街道原农机加油站等项目也先后开始协议签订、房屋拆除或基础施工。
据通川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川区纳入全市攻坚示范项目26个(新增3个),以旧换新13个,维修加固10个,原模式改造3个。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已启动16个,完工9个。“我们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加快项目土地出让审批程序,确保其他改造项目顺利启动,早日让通川群众搬新家、住新房。”该负责人说。
夯实“底子”:
污水治理两年攻坚加速推进
雨污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脉络”,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城市品质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是达州市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的关键之年。由于管网建设时间较久且错综复杂,雨污混流、管网老化破损、腐蚀与堵塞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亟需整治。中心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成为达州市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的重中之重。
连日来,在老城区及石龙溪片区,市政府、大寨子和鹿鼎寨片区等雨污管网整治现场,管沟开挖、雨污分流管网埋设、混凝土及沥青路面恢复等工作正有序推进。通过多点作业、同步施工的方式,不少街道路段已从封闭施工迅速恢复到人车通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施工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污水治理,久久为功。据通川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以来,通川区已全面开展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截至目前,全区13个乡镇已建成场镇污水处理厂20个,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收集率达80%以上。
同时,为加强对全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区住建局作为全区城镇生活污水行业主管部门,于2022年逐步将全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统一交由金地水务公司运营管理,并通过日常监管、加强考核和执法监督等措施,确保全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2023年,达州市正式启动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通川区将魏兴污水处理厂扩容提升、复兴场镇雨污分流项目等10个项目作为城镇污水治理攻坚的重点,共投资3.7亿元。“截至目前,罗江、东岳、双龙3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并投入运行;6个雨污管网新(改)建类项目接近尾声,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成。”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