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邱毅 通讯员金希澈 刘凯)在“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眉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东坡印象水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诠释着古今交融的美学。在网红水街里有位特别的老板张永忠,除了副食店成琳商行的经营者以外,张老板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三苏文化的忠实粉丝,热爱三苏文化的张永忠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着、宣传着属于家乡的故事。
打造名片传承三苏文化
张永忠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在东坡区崇仁镇经营副食店已经快16年了。张老板一直喜好三苏文化,对三苏家风和东坡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借着去年店铺搬迁,张永忠决定将店铺打造出具有眉山本土味道的“三苏特色”。
张永忠咨询寻求东坡区烟草公司的陈列指导,将成琳商行的装修风格定为“红色元素+三苏文化”,在店铺内设计了2个充满三苏文化元素的宣传展板、6个“中国精神”宣传灯牌。走进成琳商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三苏文化展板,为他的店铺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
张老板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起来:“作为三苏文化的忠实粉丝,这个宣传展板是我自己设计的。”看着明亮整洁的店铺,张老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智慧零售赋能小店经营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成琳商行也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智慧零售策略,探索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宣传新模式。
看着人来人往的游客,张永忠敏锐地捕捉到了网络平台的巨大潜力,萌生了拍视频、当博主的想法。在客户经理沈秀手把手的教学下,张老板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微博账号,并慢慢地学会了发视频、开直播。这半年以来,视频博主张老板变得异常忙碌起来,他通过与拍摄水街的美丽景色、分享三苏诗词、介绍家乡眉山的特色美食,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近五百个粉丝。在张老板的视频里,他用地道的眉山话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自己店铺设计的灵感,一首又一首朗读着苏轼的诗词,一声又一声地向外地游客发起邀请。要知道,张老板的粉丝来到眉山东坡印象水街游玩,还能到成琳商行领取他精心准备的礼物,比如苏轼诗词的精美书签、三苏祠的纪念品等等。
张老板这位有富有创意的“三苏文化迷”,将自己的爱好与创业结合起来,在推广眉山旅游、弘扬东坡文化的同时,提升了成琳商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传统商家转型升级,探索智慧零售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爱心驿站”彰显城市温度
在成琳商行的门口,有一个设施齐全、小而精巧的“爱心驿站”。在东坡烟草的协助改造下,“爱心驿站”配备有休息椅、饮水机、爱心医疗箱、雨伞等物品,为游客、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辖区居民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有饮水、累可歇脚、临时避雨”等暖心服务。
这几日天气渐凉,印象水街子瞻大道的环卫工人徐晓萍每天中午都会到成琳商行门口的“爱心驿站”稍作休息。“驿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张老板总是很耐心细致地提供暖心服务。”徐晓萍说。
小小的成琳商行不仅是印象水街片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也是来往游客们能够坐一坐、歇一歇、充会电的好去处。成琳商行便民服务的设置在升级店铺服务品质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为“客流量”向“客留量”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性。
张永忠与成琳商行的故事,是眉山这座“千载诗书城”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站在店铺门口看着人来人往的水街街道,想着越过越好的美好日子,张老板心里暖洋洋的。他盘算着,要继续当好“三苏文化迷”、做好店铺经营、讲好家乡故事,真正为需要帮忙的人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小小的店铺真正“红起来”“火起来”。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