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盈盈、微风徐徐,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飞跃村“沿廉驿站”门前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笑意浓浓,十分热闹。
“张国香,请领补偿款1505元;王永洪,请领补偿款981.7元……”大厅内,群众被侵占资金集中返还会议正在召开。随着沿滩镇纪委书记冷静的宣读声,40余名村民依次上台,领取“迟到”两年多的占地补偿款。
10余万元占地补偿款的足额发放,是沿滩区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沿滩区纪委监委聚焦深挖彻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村(社区)集体“三资”账目不明晰、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着力构建“群众反映—监督推进—落实整改—群众评价”闭环机制,切实看住群众“钱袋子”。
凝聚贯通合力,联动撒网“捞”问题
“账户明细上显示8月份支取了一笔3万余元的集体资金,为什么到年底才分配,中间这笔钱用到哪儿去了?”不久前,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检查时,仙市镇纪委副书记何小燕对鱼洞村1组集体账目上的几笔资金交易产生了质疑。
随即,检查组联合镇财政所、农业中心通过查阅账目、比对明细、个别谈话等方式,发现该村1组组长缪某在2021年利用管理组集体事务的职务便利,擅自挪用组集体资金5000元归个人使用的违法事实。最终,缪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三资’管理问题点多、线长、面广,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捞’起来?既要群众主动讲,也要我们深入查,统筹监督力量精准‘撒网’,同心协力答好这道题。”沿滩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撒网?该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三资”领域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制定《关于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纵向整合区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力量,将全区1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作战片区,依托“有事找纪检”摆摊设点、“码上举报”线上平台,实现从“田间”到“指尖”的全线监督,铺开基层“线索网”,同步起底2019年以来“三资”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让“沉底”问题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横向联动巡察、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组建8支“纪检+部门”监督小分队,攥指成拳、通力合作,从“单兵作战”转为“集体攻坚”,通过“政纪联查”“异镇(村)互查”等方式开展专项治理,拉开基层“监督网”,“捞”出问题各个击破。截至目前,发现并督促整改“三资”领域问题174个,收到部门移交问题线索20件。
深化办案引领,由表及里惩风腐
“2年过去了,之前说好的占地补偿款到现在都没有发。”不久前,沿滩镇飞跃村李大爷来到沿滩镇纪委反映,自己两年都没有拿到占地补偿款,怀疑钱被队长“吃”了,希望纪委能管一管。
事情要追溯到4年前,因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相关单位与飞跃村9组签订临时用地补偿协议,并支付费用至该组集体账户。可眼见工程即将完工,占地补偿款却迟迟未到村民手中。接到李大爷反映问题后,沿滩镇纪委立即开展调查。
“经过初步研判,我们认为其中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但所涉案情较为复杂,需向多个部门调查取证,由镇纪委办理存在一定困难。”片区案件分析会上,沿滩镇纪委书记冷静如实汇报了案情进展。随即,沿滩区纪委监委启动提级办理程序,由班子成员包案、第四片区领案、纪检监察室承案、镇街一级辅案,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迅速查清该组组长曾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组集体资金累计30余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其中便包含涉及45户208名群众的占地补偿款10余万元。最终,曾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相关涉案款项已悉数追回。
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监督。实战中,该区纪委监委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再摸排、再部署、再安排,深挖彻查问题表象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由区纪委书记挂帅,画图作战、任务分解,对全区113个村(社区)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集中整治督导调研,清底数、盘家底,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书记认领问题,综合运用领导领办、挂牌督办、提级办理、指定管辖、“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手段,台账式管理、动态化销号,做到清查一批钱款、解决一批问题、查处一批案件。截至目前,发现“三资”领域问题线索84件,立案37人,处理处分62人。
着力正本清源,靶向施策治未病
“经查明,8组组长明某某未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多年未收取应收的款项,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约3万元,且组级财务未及时公开公示,侵犯了群众的知情权,现决定给予明某某政务警告处分。”近日,在兴隆镇舒滩村召开的“民情答复会”上,该镇纪委书记龚德奎正对8组村民反映的“集体收入多年未公开”问题进行现场答复,并通报了调查和处理结果。
此前,兴隆镇舒滩村多名群众向纪委反映“组务公开栏好几年都没有更新”等问题。兴隆镇纪委当即展开调查,最终立案查处4人、组织处理3人,并对全镇58个村组开展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切实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与此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不断强化跟踪问效举措。针对已办结事项,运用“阳光回访”“民情答复会”等方式进农家、进地头,全村通报调查处置结果,现场进行群众评议,确保“答题+警示”双成效。针对反复办理未结、群众评议未过事项,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复议,重新开展调查,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切实守好群众“家底”。
“现在的组集体资金都有对公账户了,收入要3日内入账,支出需三方签字,所有明细季度公开;财政所和纪委会来不定期检查,现在村集体的钱花哪儿去了,清清楚楚。”舒滩村村民张大爷对“民情答复会”上提出的“三资”公开方案拍手表示满意。
为充分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沿滩区纪委监委积极推动主管部门压实责任、举一反三、落实整改,督促农业农村、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工作专班,编制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权力决策程序流程图,构建多主体监督模式,同步建立健全《沿滩区农村“三资”管理办法》《沿滩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与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11个,进一步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郭远乐)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