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及区委“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系列部署,坚持“三稳一扩一提”(即: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扩油菜、提单产)总体要求和粮经复合种植发展思路,狠抓粮油生产,多措并举,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图为:达川区米城贡米现代农业园区一角(李彦 拍摄)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建全粮食安全生产、“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粮油单产提升、玉豆复合种植、撂荒地和“ 非粮化”整治等考核制度,深挖土地潜力,在向土地要粮方面下大功夫,千方百计夯实粮食生产能力,不仅守住耕地的“量”,还要改善耕地的“质”。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出台“非农化”“非粮化”、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9.44万亩,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1.2万亩,撂荒地实现动态清零,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0.6万亩,实现粮食播面103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达川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角(李彦 拍摄)
落实政策保障措施,调动种粮激情。鼓励规模种植,建立奖励举措。对规模经营者通过撂荒地整治种粮的,每亩给予500元的补助,同时享受种粮大户补助、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助,并在相关项目上优先安排;对纳入市种粮大户表彰的,给予3万元的奖励。严格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补贴资金1.1亿元;开展作物政策性保险,对43万亩水稻、4.7万亩小麦、23.6万亩玉米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同时,将5.8万亩大豆、2.1万亩高粱纳入地方特色保险,降低粮食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收益;引导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2.2亿元,用于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提升农机装备运用。通过稳定的政策支持,2024年全区种粮大户增长到373户。
图为:达川区堡子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李彦 拍摄)
大力实施高产攻关,提升粮食单产。大力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粮油单产提出行动,把粮油生产纳入“鸿雁奖”“企鹅奖”评比。派出23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20个乡镇、4个街道办开展粮油作物生产指导,在关键时期、关键季节分区分片、包村包社深入田间指导,全区共建立粮油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片16个、百亩高产攻关方25个,落实整乡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乡镇2个,并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通过科技赋能和农机装备推广运用,粮食单产得到有效提升。
经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机收实测:全区水稻最高单产854.4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837公斤;玉米最高亩单产842.89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822.95公斤;小麦最高亩单产512.27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407.44公斤;油菜最高亩单产218.42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193.15公斤;再生稻最高亩单产388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375.5公斤;净作大豆最高亩单产223.7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205.89公斤;复合种植大豆最高亩单产136.85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133.2公斤。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再生稻最高单产均打破本区历史纪录;同时,桥湾镇永睦村的千亩再生稻示范区再生稻平均亩产刷新了全市再生稻平均亩产纪录,其再生稻+中稻产量,实现了“吨粮田”。全区粮食大小春平均产量达到了410.96公斤/亩,比2023年的405.46公斤/亩增加了5.5公斤;全区油料作物平均产量实现184.55公斤/亩,比2023年平均产量181.10公斤/亩增加了3.45公斤。(王明 李彦)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