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北川:保护璀璨非遗 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5-01-22 10:15: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冬日月光下的西窝羌寨,羌族沙朗传承人苏成秀身着羌族服饰,正在教游客跳沙朗,脸上的笑容在篝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

沙朗在羌语中是“载歌载舞”的意思,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羌族沙朗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承载着羌族悠久的文化记忆与乐观豪放的民族精神。

跳沙朗

“我们羌族在传统节日、重大的聚会、欢庆丰收、婚丧嫁娶时都会跳起沙朗。”苏成秀介绍道。

近日,四川省文旅厅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苏成秀成功入选,除她之外,北川还有羌笛演奏技艺传承人黄景何、许家湾十二花灯戏传承人王大才、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上榜,这是北川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核心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承载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以传统技艺为精髓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省级非遗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手上拿着自己刚编好的蛇型草编作品,向来访高校的实践团队详细讲解,并指导实践团队的大学生进行草编创作,用纤细的草茎尝试编织,完成自己的草编作品。

省级非遗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编织产品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身影显得特别活跃。近几年,不少高校实践团队来到黄强的体验中心了解非遗、学习草编,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光彩。

“目前我们团队也有很多硕士生、博士生、研究员,大家在一起做草编传承这件事。我们希望会有更多人能够加入我们的团队,不断地创新研究,让草编更好地融入生活。”黄强说。

北川是羌族聚居的地方,多年承袭的羌族特色历史文化给这里留下了羌绣、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北川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举办各种羌年庆祝活动,建设非遗传承基地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据了解,北川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8项,非遗传承人244人。2024年“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延 岳斌)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