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评论员看两会 “加快”,要速度更要力度

发布时间:2025-03-10 11:38:39 推广 来源:四川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今年川渝两省市代表团联合提出的建议,就是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任务,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也有专章部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西部科学城加快成势,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两地科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渝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但对照发展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加快”二字更显迫切。

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更大平台、更高层面上整合科创资源提升科创能级,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应有之举,也是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必由之路。

“加快”说的是速度,关键在力度。锚定目标,果断出手、坚决发力、有效落地。从国家层面来说,要给予更多支持更大空间。两省市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就包括支持成渝地区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减计收入税收优惠、高技术人才移民、新建概念验证等平台用地纳入科研用地等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内容。同时两地也要更加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担当好服务国家的使命。

对成渝地区而言,“加快”则是要更加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活力。成渝地区要进一步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怎么打好科研院所众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基础雄厚“这一手牌”,不仅在于要更大力度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更多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还在于要进一步打破要素流通壁垒,通过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提升双城经济圈的协同效应和融合效能。推进“一体化”,优势互补,深度协同,充分发挥要素配置的效益;提高“转化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真正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动力。

应国家所需,尽我之所能。成渝地区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打头阵,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