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2份账本记录 12年超市温情

发布时间:2025-03-28 14:44: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看到这些孩子读不起书,吃不饱睡不好,我心里很难过。我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求任何回报。”

在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一家70平米的超市里有着两本截然不同的账本:一本记录店铺货物进销存的盈亏信息,一本记录一家四口衣食用的支出明细。

十二年坚持,从单枪匹马到聚沙成塔

1998年,屈光学开始经营乡镇超市。刚开始的日子十分艰苦,利润微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2013年,屈光学已年近五旬,儿女早已成家立业。随着超市经营的逐年改善,他的手头也渐渐宽裕起来。在一次聚会中,屈光学从朋友口中得知一个12岁的女孩被父母遗弃,面临失学的遭遇;他立马向朋友要了女孩的联系方式,当天下午,屈光学账户里就多了一笔转账记录。从此,每月15日,汇款给需要帮助的孩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了屈光学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2019年,屈光学带头成立了“清杨公益”,从“一对一”到“多对一”,参与爱心助学的朋友越来越多,他的单人长跑变成了一场72人的爱心接力。受资助的学生从最初的1人,逐渐扩展到17人。资助对象从本地品学兼优的学生延伸到雅安、甘孜、阿坝的藏区和彝区的困难学生,截至目前,“清杨公益”已累计帮扶32名山区儿童,帮助他们跨越荆棘,点亮求学之路。

屈光学(右二)到学校看望困难学生

金叶无声,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屈光学经营的这家乡镇超市是他持续资助学童的最大经济支柱,也是孩子们的大本营。每年寒暑假,孩子们都会来“屈老爸”这里玩耍和帮忙。

在超市的经营上,他也花了很多心思,门口的卷烟展示柜被擦得锃亮,遇到经营困难就找客户经理帮忙,智慧收银机上线,他也是第一批主动加入学习。

展示柜的一侧放着一本日历,每一页都印有屈光学和“孩子们”的合照,一张张笑脸带着被托举的希望,在阳光下漾开暖融融的光晕。

“感谢烟草公司的悉心指导,让我突破经营瓶颈,也多亏梁经理手把手的精准帮扶,让我有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屈光学指着店内的“经营示范店”铜牌感慨道,“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责任从来都是共生关系,这份爱心接力理应传承下去。”

受助学生假期在“屈爸爸”超市帮忙

知识改变命运,但成长需要更多养分

“每次我们从西昌一中出去打比赛,不管有多远的路程,你都第一时间想到来看丫头。其实屈爸爸,你不仅给了我学费,更教会我变得坚强勇敢。”

“你不仅是我口中的屈爸爸,也是我们几十人的好屈爸爸。你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怎样把善意变成可持续的能量。”

屈光学慈爱地翻看着他的“孩子们”写给他的生日祝福。除了经济帮扶,屈光学还会每月驱车数百公里去看望他的“孩子们”;每年的开学季和高考季,他都会亲自前往困难山区,送去日常衣物、校服和书籍文具,为他们加油鼓劲。对他来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动态与心理变化同样重要。

屈光学(左二)去大学看望受助学生

步履不停,向深山更深处行进

2017年,屈光学第一次踏入凉山州悬崖村家访13岁的阿支。2016年这个村庄因为地势险要,进出只能依靠攀爬藤梯而被外界关注;后来悬崖村盘山建起钢梯,取代了以前险象环生的藤梯。阿支每天上下学都要手脚并用地爬过钢梯,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她悄悄对屈光学说:“我以后想当老师,能像屈爸爸一样带更多学生走出大山。”这句话让屈光学意识到,资助不仅要给予物质上帮助,更要为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2025年3月,屈光学将带领“清杨公益”团队第三次重返悬崖村小学,继续寻访那些隐没在深山中亟待援助的困难学子。

提起公益初心,他感慨道:“当初和女儿商量做这事时,只想着能帮两个孩子读书就知足了。谁料越帮越多,从五个、十个到如今的十七个。担子虽重,可看着娃娃们眼里的光,一切都值了。往后啊,还得靠儿女把这份心传下去。”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句朴素的话语,既是支撑他坚持多年的信念,也是“清杨公益”全体队员的精神底色。

屈光学等“清杨公益”队员前去悬崖村

未来,屈光华将继续秉持“让每个孩子都有勇气翻越人生高山”的初心,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带领孩子们跨过困难的沟壑,挺直幸福的脊梁。(何思青)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