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五代人坚守 见证军民鱼水情——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东坑村惊现保存80多年的红军碗

发布时间:2019-03-08 08:25:5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温飞宇 龙兆康 报道)在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东坑半山村,有位95岁的老阿婆张堂英,至今还保存着一个历经五代人的珍贵的“红军碗”,见证着红军在城口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军民鱼水情。

95岁的老阿婆张堂英(图中)和她的儿子、媳妇合影

1934年冬,城口东坑半山村的东山嶂迎来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张堂英的父母亲蒙家财、黄乙秀夫妇突然听到屋外频繁的狗吠,接着有人敲门,平和地说:“我们是过路的红军,想在你们家煮点饭吃,借宿一晚。”当时蒙家财夫妇没吱声,也没打开家门。停一会给红军带路的本地向导用城口乡音喊道:“蒙家财,是我把他们带来的。他们是红军,是好人,请你开门,借你家煮点饭吃,在院子里住宿一夜。”

蒙家财打开门叫他们进来,只见十多个身穿灰色军装,衣领有红领章,头戴五星帽,背包上横着大刀的红军战士进来,其中一位背着一个满身血迹的伤员,十几位红军身上也都有大小伤痕,但都是精神饱满。

蒙家财是城口一带有名的农家祖传草药医师,安顿好红军食宿后,他连夜打火把上山采挖外伤中草药,回来给红军伤员敷药疗伤。黄乙秀则在家中给红军煮饭,烧开水红军清洗伤口,将上山采的伤药洗净晾干,熬成药汤或捣成药泥,,给红军伤员喂食,贴敷。蒙家财对红军伤员说:“要是有人问,你们就说是我的亲戚,因不小心摔伤了,来找我医治的”。黄乙秀是个勤劳人,她把红军的血迹军服全部收集起来,连夜进行清洗,将自家干净衣服换给红军穿,红军战士非常感动,说不知怎样来感谢你们才好。

红军伤员中有个重伤员,不能站立行走,几个红军战士陪护他,住在蒙家财家。因为经常要喝水,同来的红军从背包中取出一个瓷碗来,打开水给他喝。吃饭,饮药水也是用这个碗。在蒙家住宿养护十多天,伤口才慢慢合上。一天,这个红军伤员对蒙家财说:真要感谢你们呵,你们是好心人,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样关照,又是采药又是洗衣,我一辈子都会记着你们的,我姓徐,我们连长姓韩,他深深地被你们感动了,这二十来天就像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

几天后韩连长对蒙家财说:我们要找大部队去了,伤员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你们送米送菜、煮饭洗衣,对伤员的照顾和医治更无微不至,真是军民一家亲啊,我们会惦记着你们的。红军伤员伤愈后临走之时,蒙家财还送给伤员布鞋、衣服、竹签,这硬要给那个重伤员二块银元,缠绵之情无法尽述。离别之际,那个红军徐伤员拉着蒙家财的手,流着泪说:你照顾我这么好,又治好了我的腿伤,我没什么好 礼物给你,我就这么一个随军打仗、喝水、吃饭、饮药的瓷碗,给你留作纪念吧。以后我们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这里报答你们的。双方流着热泪,恋恋不舍地挥手离别。

历经五代人保存下来的红军碗

文史专家龙兆康说,1934年10月底,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于都、聂都分三路进入仁化县境内。11月2日,红一军团红二师的四团从欧奢向城口方向西进,六团则从浒松、东坑进军城口,与四团对城口实行包围和占领,后经奇袭“水东桥”和“铜鼓岭”阻击战,使红军得以在城口开会、休整了三天,并在军需物资上得到大量的补充,为红军长征下一步的战略策划作了充分的准备,红军在城口也留下了许多军民一家亲的融和故事。

光阴似水,岁月如梭。红军长征路上的仁化县城口镇半山村,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历经革命斗争风雨的老区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风云的,城口镇东坑半山村的这位95岁的老人张堂英,依然经常与人谈起红军长征在城口的史实,将红军伤员徐排长留给她的红军碗,收藏在她睡房的阁楼,她总期待着有一天,那位徐红军能如诺重来东坑半山村,,来重睹他八十多年前留给她的珍贵纪念品——红军碗。

责任编辑:黄磊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