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一位96后第一书记与小山村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6-20 14:45: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走乡串户了解乡亲们所需所求

泥土里的初心:27岁的“田野笔记本”

2022年11月,带着组织的信任与青年的理想,27岁的周忠杰告别熟悉的文旅工作岗位,奔赴资中县球溪镇大象寺村,开启驻村第一书记的新征程。这个地处资中与资阳交界处的小山村,虽在2016年依托血橙产业脱贫摘帽,但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依然突出。初来乍到的周忠杰深知,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必须先把村情民意摸清楚、把发展脉络理清楚。

他把田间地头当作“办公室”,把院落坝坝会当作“座谈会”,每天带着笔记本走村串户,与村民拉家常、问需求。“郑强家的尿毒症治疗情况如何?提灌站什么时候能修好?柠檬柚的销售渠道有没有拓宽?”这些家长里短的问题,他都一一记在本上、放在心上。通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他发现全村1175亩耕地中,水利设施仅能覆盖不到一半的面积,每到旱季,果树和庄稼只能“靠天吃饭”村内道路狭窄泥泞,农产品运输困难;虽然有血橙产业基础,但缺乏深加工和品牌效应,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诉求,这些带着体温的“民生清单”成为他绘制振兴蓝图的第一笔。让他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向老党员请教驻村秘诀

在与村“两委”、老党员、种植大户的七次闭门会议后,“党建兴村、产业强村、果业富村”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晰——以党建为引领,破解水利、交通两大瓶颈,做优血橙、做强柠檬柚,创新基层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铁肩担民生:提灌站里的晨光与星光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大象寺村发展的“拦路虎”,其中尤以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周忠杰深知,要想富,先修路;要发展产业,先解决灌溉问题。他把这两项工作作为驻村后的首要任务,开启了为期数月的“跑项目、争资金”之旅。

村上提灌站建设如火如荼

为解决灌溉难题,他多次往返于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详细汇报村里的水利现状和发展需求。最多一天跑了好几个单位,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争取到近7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阳家庙、谭桥水库两座提灌站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他每天坚守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土地纠纷、施工安全等问题。2023年5月,两座提灌站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全村1175亩耕地的旱季用水难题,受益农户达300余户。村民们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天干地旱了,小周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文化广场、提灌站、便民路一个个项目落地落实

在道路交通方面,他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28.1万元,修建了4.1公里便民路。这条道路不仅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绿色通道”。过去,村民们运送农产品只能靠肩挑背扛,现在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运输成本降低了30%,销售效率提高了50%。同时,他还争取到16万元资金,建成了初心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去处。每到傍晚,广场上热闹非凡,广场舞、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接连不断,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现如今初心文化广场成为村上的“精神地标”,村民的文化生活从“单调”变“多彩”。

果香里的突围:从“单一血橙”到“四季果香”

与和土专家”“田秀才”沟通交流果树种植经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周忠杰深知,要想让村民持续增收致富,必须依托现有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象寺村素有种植血橙的传统,但长期以来,产业规模小、品种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他提出了“做优血橙、做强柠檬柚、做精特色水果”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柠檬柚产业发展上,他依托“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流转土地300亩,打造了内江市唯一的大面积柠檬柚种植基地。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他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开展培训,通过“农民夜校”“乡村大课堂”等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余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他积极对接资中文旅集团、资中弘耕农发集团等单位,将“资中柠檬柚”纳入京东中国特产资中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发起“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组织帮扶单位和企业采购农产品,仅2024年就帮助农户销售柠檬柚、血橙1000余件,实现柠檬柚年产值150万元、血橙产值4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资中柠檬柚”纳入京东中国特产资中馆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与村“两委”对接镇上和县有关部门,将村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投入资中县长隆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3.5万元的固定分红。同时,他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承包,将50亩撂荒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李子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居民20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万元增长到10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积分里的文明:小卡片激活大能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周忠杰深知,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治理有效,才能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他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组建“6+”突击队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王婶,您上月参加3次志愿服务,积分能换袋洗衣粉!”在大象寺村积分超市,周忠杰边登记边介绍。这套“三爱五好八有”积分制,把文明行为量化为1~10分的积分卡,参与产业发展、调解纠纷、美化庭院都能“攒积分”。他首创

“三爱五好八有”乡风文明“积分制”,制定了详细的积分标准和管理办法。村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活动获取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村内公共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积分卡500余张,评选出“星级文明户”20余户“乡风文明示范家庭”10户、“清洁农户”30户,形成了“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6+突击队参与村上工作

在推动乡村治理的同时,他还注重加强法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他组建驻村工作队、党员、乡贤等组成的“6+”突击队,在一次宅基地纠纷中,突击队多次入户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如今,大象寺村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被县人民法院授予“无诉讼村”称号。同时,他借助“美乡优城”和“六净六顺工程”的东风,推进“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整治环境卫生,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山村里的回响:传播中擘画“出圈”图景

在信息化时代,宣传工作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周忠杰深知,要想让大象寺村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文化走出去,必须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村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牵头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微信公众号“出彩大象”,定期推送村里的产业发展动态、乡村文化活动、村民先进事迹等内容,让在外游子实时看到家乡变化。

省市县媒体宣传报道

媒体的聚光灯纷至沓来。四川封面新闻的记者在蹲点采访后写道:“在周忠杰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担当与智慧。”《文明有“价”!资中大象寺村“小积分”激发“大能量”》的报道登上学习强国平台,200万+的浏览量让这个小山村一夜成名。他的驻村事迹先后被中国报道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人民论坛网等中央、省、市、县媒体宣传报道50余次,其中《文明有“价”!资中大象寺村“小积分”激发“大能量”》新闻浏览量更是突破200万人次,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他本人也先后入选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省级人才库、省委组织部“青年党员说”优秀党员案例”,并在资中县第三届理论宣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资中县第一书记“故事汇”一等奖。在“故事汇”比赛中,他讲述的《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新时代答卷》感动全场,评委评价:“这不是演讲,而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村里的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周书记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结语:把青春写在大地上

清晨五点,周忠杰走在泥土芬芳的村道上。远处,提灌站的管道正输送清水,便民路上货车满载希望,积分超市里又响起村民的笑声。这个曾经沉寂的小山村,如今春有血橙、夏有脆李、秋有砂糖橘、冬有柠檬柚,四季果香里藏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文旅工作者到“小周书记”的蜕变

从文旅战线到乡村振兴一线,周忠杰从文旅工作者蜕变成为乡亲们信任的“小周书记”,成长为带领大象寺村发展的“领头雁”,周忠杰用两年时间交出亮眼答卷:提灌站让“望天田”变“高产田”,积分制让“旁观者”变“参与者”,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还有无数个像“周忠杰”这样的驻村干部正在用奋斗定义青春,让希望在沃野间生长,让梦想在耕耘中绽放。

正如周忠杰在工作日志中所写:“基层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把脚印嵌进田垄,把民心焐热捂烫,才能让振兴的种子在晨露里发芽。”他们用青春丈量大地,用指尖焐热乡亲们的期盼,让振兴的种子在每道犁沟里生根。那些沾着泥星的梦想,终将在无数个这样的清晨,长成阡陌间最丰饶的诗行。(刘世彬 刘甜甜)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