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米城乡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统筹资源、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村联合+村企联姻+校地合作”的融合发展新路径,让高山米香飘出乡村振兴路。
校地合作 科技赋能强根基
深化与川农水稻研究所、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结合高山立体气候、生长条件,选育优质品种,建设智能育秧示范基地,所产“米城寨”大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组建技术帮扶队,开展培训10余场,解决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问题30余项,确保水稻质量。
村企联姻 链条延伸拓市场
村集体与企业共建加工房,引进大米精加工生产线,开发胚芽米、米酒等产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订单认购结合的销售体系,实现附加值提升30%以上,贡米销量同比增长65%。打造有机稻田400余亩,通过单位、企业认领方式,开发插秧节、稻田认购等农旅融合项目,实现年产值150余万元。
多村联动 规模经营增效益
通过整合多村土地、资金,建立攻关点2个、千亩示范片2个,带动全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种植水稻8000亩,年产值有望达3000万元。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价格保护等利益联结机制。上半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5%,5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全部正增长。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