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当离婚遇上“静音”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25 11:06: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四川省渠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静音版”离婚纠纷

案件回顾

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均为哑人,沟融障碍成了最大的难题。此外,女方及其母亲专程从外地乘飞机赶回渠县,行程紧张,继续处理完返回外省工作。若按常规流程聘请专业手语翻译,时间上恐难满足当事人需求。

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承办法官在了解双方当事人曾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会识字打字,能通过手机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后,用一场无声但高效的“指尖法庭”,以两小时的“打字”解了十年的心事。

“向某,苏某要求与你离婚,你是否同意离婚?”

“你们是哪一年登记结婚?”

“你们婚后有无生育子女?”

……

一串串的文字在手机屏幕闪过,法官通过微信群发问,耐心调查清楚案件的基本事实,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也在微信群聊中充分交流了意见。仅花费两个小时,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被告双方成功领取了民事调解书及离婚证明书,这场跨越声音障碍的调解顺利完成。|“两个娃儿平时都不在一起生活,女方长年在外地,这么多年,这个婚姻过得并不幸福,感谢法院今天终于把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解决好了”,其双方父母均对法院便捷、高效的便民办案流程效率一致称赞。

于无声处听惊雷,司法温度“键”温情

婚姻纠纷,看似小,羁绊其中,心情烦,渠县法院的法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将“如我在诉”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件这样的民生“小”案中,面对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时,不拘于常规,主动探索合法合理、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司法为民,不在口号,而在于解决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具体难题”时,那份设身处地的智慧和高效务实的行动,正是这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才换来我们和谐有序的大环境。(张荣新)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