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四川农业大学陈安均教授和达州市农业农村局一行率技术团队抵达达川区米城乡,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帮扶指导。在乡长郑海浪、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京强全程陪同下,专家组深入大米精深加工线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水稻种植基地“问诊开方”,为米城乡特色贡米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在新建的大米精深加工线,滚筒筛选机正吞吐金灿灿的稻谷。陈教授抓起一把刚脱壳的米粒,在灯光下细看:“碎米率偏高,参数要优化。”团队当场测算数据,并指导调整碾米机转速参数。
步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水稻种植基地,绿意漫过脚踝。“全乡78%耕地种水稻,但优质稻米溢价能力弱!”郑海浪乡长在百亩稻浪前直言痛点。陈安均教授躬身捻起稻穗细察,当场开出三剂“科技良方”:一是开辟新赛道,部分产品定位“一老一小”,如开发适合婴幼儿食用的米粉产品,老年人食用的糙米;二是讲好贡米故事,借助“昔日皇家米”的故事,深度打造“爱米”IP,进而提升品牌影响力;三是提升品质,推广具有高产、富硒、低镉特性的蜀香优668,亩均增产15%。
目前,米城乡米城大米专业合作社被四川农业大学和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授予“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称号,四川农业大学在米城乡开展蜀香优668和隆香丝苗选育400余亩。未来,米城乡将与四川农业大学在稻米品质、销售推广、附加值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