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科研人员在眉山市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未知的凤仙花属植物。科研人员经形态比对、DNA提取和测序,确认该物种为新种,并根据发现地眉山市定名为眉山凤仙花。
眉山凤仙花全景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发表。至此,全球凤仙花属家族又添新物种成员。
眉山凤仙花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0-80厘米,叶片卵形,边缘具锯齿或波浪状,叶面光滑,叶柄长0.5至2厘米。花大,长约4厘米,粉紫色,具有独特的亮色,表面光滑。下萼片呈檐部舟状,长约1.5至3厘米,深约1.5厘米,口部斜向上,向后延伸成直的距。种子呈椭圆形,种皮具有网状纹饰。该物种生长于山间小道旁的湿润岩石土壤中,海拔1990米左右。目前已知分布于洪雅县瓦屋山风景名胜区。
眉山凤仙花全株照
该植物新种的发现,对于区域植物生态适应机制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生态保护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泛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研究组近期在瓦屋山发现唇形科冠唇花属新物种,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瓦屋山冠唇花,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相关期刊。
瓦屋山冠唇花全景照
据悉,瓦屋山冠唇花主要可以从形态特征上将其与冠唇花属其他种类区分开来。例如,瓦屋山冠唇花的叶缘锯齿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先端具尖凸;萼齿呈三角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至钻形,先端通常具钩;花冠白色,上唇密布斑点呈淡紫红色;下唇侧裂片亦具淡紫红色斑点;花丝在花冠筒以上的部分位置和基部具髯毛,而中部几乎无髯毛。
进一步分子学分析表明,瓦屋山冠唇花与麻叶冠唇花、大萼冠唇花和南川冠唇花构成的分支互为姐妹类群,支持其作为独立新种的分类地位。
瓦屋山冠唇花标本
冠唇花俗称“野藿香”,在南亚和东南亚广泛用作香料,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西南部,在四川呈多点分布,覆盖中部、南部及西南部山区,垂直分布范围广,适应生境包括林缘、草地、沟边等。该属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因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和芳香资源开发潜力而备受关注。(邱毅)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