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眉山市东坡区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警务护航粮食安全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08 10:41: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视察时作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东坡公安工作锚定了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坐标。近三年来,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深刻领会指示精神实质,将生态警务建设融入高质量“四区”建设整体布局,以守护“天府粮仓”为己任,创新构建起“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生态警务新格局,在广袤田野间探索出一条护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公安路径。

一、高站位构建护航体系,以顶层设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战略引领明方向,打造“一把手工程”。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天府粮仓·生态永丰”生态警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构建起以党建为统领的“三级书记抓生态”责任体系。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生态总警长,统筹全局各警种部门;19个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兼任辖区“生态警长”,主责推进耕地保护;84名担任村(社区)副书记的社区民警担任生态警员。同时将生态巡查、执法联动等5项核心任务纳入分局“生态警务”重点工作清单,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累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3次,推动生态警务从“单项工作”升级为“系统工程”。二是行刑共治提质效,打造闭环治理链条。联合检法、规自、农业农村等7个部门建成区级生态行刑共治中心,推动建立东坡区耕地保护司法与行政协作机制,将“线索流转、案件研判、联合执法、同步上案、会商调度”有机融合,创新 “涉生态环境类案件快速办理通道”,协助行政执法机关固定相关证据,确保行政机关移送案件前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大力提升案件侦办质效。三年以来,累计接收行政职能部门移送线索53条,刑事打击66人,其中“钱某学、倪某芬等人污染环境案”被省公安厅列为大要案件,该案查处非法倾倒的过期农药重3.8507吨,过期化肥重11.7522吨,及时制止危险废物危害群众,有效形成“行刑衔接、同频共振”的治理合力。三是实体建站强堡垒,打造前沿作战单元。在永丰村建成全市首个生态警务室,创新推行“1+N+X”驻站模式,构建“1名生态警长统筹全局、N名行政执法人员协同配合、X个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该警务站以“三支队伍、四大工程、三联机制”为工作支撑,赋能生态警务高效运行,推动共治举措落地生根,成为守护天府粮仓与乡村生态的前沿堡垒。

二、创新性激活基层动能,以“三支队伍”织密田间防护网络。一是“永久巡逻队”实现四季守护,让耕地保护无死角。永丰村生态警务室发动17名村民组建“永久巡逻队”,将全村3340亩高标准农田划分4个巡逻网格、规划8条巡护线路,按照“春巡秧田、夏防汛涝、秋守稻浪、冬查囤粮”四季农事规律细化巡防重点,一并将治安防控融入日常巡逻工作中,逢节假日增派巡逻频次、汛期紧盯低洼农田、遇村民因“地界”“灌溉”吵嘴当场劝解,通过“脚踩田埂、眼盯村巷”的常态化巡逻,既守好了水稻田,也护好了村民院。三年来,巡逻队累计开展巡逻460余次,劝阻焚烧秸秆、非法占地等行为11起,实现核心区耕地“零违法占用”目标,成为了永丰村看得见的“平安哨兵”。二是“永和调解队”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让纠纷不出田埂。整合生态警员、乡贤、法律工作者等10名力量组建“永和调解队”,建立“田间矛盾即时调”机制,在农忙时节设立“田埂调解点”。特别邀请永丰村老书记周永久作为特邀调解员,利用其“人熟地熟”优势专啃“硬骨头”纠纷,成功调处土地流转、灌溉用水等纠纷15起,群众满意度达100%。三是“永安救援队”构筑双防屏障,让安全防线更牢固。针对农村高频常见险情,组建一支13人的“永安救援队”,与永久巡逻队共享巡查信息,定期排查整改田间秧塘、灌溉水渠、独居老人院落等地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村民普及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特别加强汛期和农忙时的重点监测,确保“防在前、救得快、联得顺”。同时还在警务室配套建设“微型消防站”,配置消防水泵、灭火毯等多种器材,邀请市、区消防队开展技能培训,累计组织演练5场,大幅提升队员初期火情处置能力。

三、全维度深化治理效能,以“四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是实施“沃土复耕”工程,让零散田变高产田。针对三年前永丰村农田“零散不成片”的问题,将耕地恢复纳入生态警长(员)日常工作清单,协助属地党委、政府通过农房腾退、园地退出和林盘整理“组合拳”,累计恢复耕地234亩,共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3340亩,粮食亩产从700公斤提升至711公斤,最高产达780.2公斤。创新“警地联耕”模式,联合辖区政府在复耕区设立“生态警务示范田”,由生态警员兼任“田长助理”,全程监督耕地质量保护,该区域粮食产量较周边地块高出8.9%,成为“藏粮于地”的生动实践。二是实施“科技护粮”工程,让传统监管变智慧预警。依托“东坡巡田”APP串联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雪亮工程监控,构建“空-天-地”三维监测矩阵,卫星遥感定期扫描3340亩高标准农田,智能识别“非农化”“非粮化”地块变化;无人机对疑似违建、倾倒垃圾、破坏田埂进行精准锁定;雪亮工程24小时实时盯守重点区域。三年来,警务室累计处置耕地保护预警5起,协助拆除违法占用耕地建筑7处,使警务室从传统监管模式进阶为“技防+联防”的智慧预警,为每块农田稳产高产赋予“数字基因”,筑牢“天府粮仓”前沿守护屏障。三是实施“农旅护航”工程,让单一产业变融合经济。聚焦“永丰八宝”“农耕研学”等农文旅IP,创新“项目警长+护企警官”双轨服务机制。项目警长驻点对接永丰村“三司两社”开展全周期护航;护企警官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协助在永企业完成4件商标注册。针对农旅融合发展趋势,警务室在永丰村农田观光道、“新农人”小院等景点推行“三色勤务”,即旺季“高峰勤务”(与永久巡逻队共同开展巡逻防范,及时劝阻插队、踩踏稻田等)、平季“常态勤务”、淡季“错时勤务”(瞄准周末、短途旅游布防),三年来累计疏导游客8000余人次,协助处置涉旅纠纷16起、交通事故3起,用公安“护游指数”托举农旅“发展指数”。四是实施“反诈护农”工程,让辛勤汗水变实在收益。针对农村地区诈骗高发态势,创新“农耕时节反诈法”,春耕时讲“假种子、假化肥诈骗”、秋收时防“高价收粮合同诈骗”,生态警员以“田埂会”“晒谷场讲堂”等形式开展精准宣传,挨家挨户指导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2100余人次。建立“农资采购预警工作法”,对异常大额交易实时提醒,向村民详细讲解 “假化肥”“限时折扣”等推销骗局,让村民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稳稳的收获。截至目前,永丰村实现涉农诈骗“零发案”,村民称生态警员为“田坎上的反诈卫士”。

四、深层次凝聚联动合力,以“三联机制”提升共治水平。一是警种联动激发警务新动能。组建涵盖由治安、刑侦、法制、食药环森知警种大队等骨干力量组成的“生态警务智囊团”,按需进驻永丰生态警务室,构建“理论授课+案例复盘+实操演练”三维培训体系,生动讲解生态警务相关专业知识,带动提升生态警长(员)自身能力,实现警务室全员“从被动接警到主动查隐患”转变。同步联合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对永丰村精神障碍患者和涉生态违法前科等重点人员开展精准摸排,建立“一人一档”落实管控。对患有精神障碍患者(曾有破坏农田等行为)建立“民警+村医+家属”三联监护网,对涉生态违法犯罪前科人员,由生态警员每季度开展“以案释法”座谈。二是部门联动构建大治理格局。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规自等部门建立“联合巡查、联勤工作、联动执法”三联机制,对太和镇5家农资售卖商店实行“一店一档”管理,联合开展不定时明查暗访20余次,整改隐患5处。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生态修复补偿”工作,对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人,除依法处罚外,责令督促其参与复耕,已累计恢复耕地24亩,实现了“打击一个、教育一片、修复一方”的综合效果。三是区域联动拓展协同新空间。积极与周边区县筹建“环天府粮仓”生态警务协作机制,打破内部壁垒,有效实现“同城警务”违法线索互通、执法资源共享、案件联合侦办的核心内涵。2024年5月,分局与相邻区县警方协同作战,破获一起跨区域销售伪劣化肥案,捣毁窝点3处,涉案金额800余万元,挽回农民损失500余万元。开展“边界联巡”工作,在跨区域耕地交界地带开展联合巡查13次,消除治理盲区5处,初步形成了“区域联动、全域覆盖”的生态保护网络。(邱毅)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