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岷江大桥灯光璀璨,人声鼎沸。随着道路亮化工程完工,这里成了彭山最热闹的夜间打卡地。然而,人群聚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秩序管理和噪音扰民等治理难题。为此,彭山区江口街道统筹部署夜间巡逻机制,各村(社区)积极响应,一支支由村(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组成的巡逻队伍走上街头,用脚步丈量安全,以行动守护民生。

针对双江村岷江大桥周边的“热闹难题”,江口街道打出了一套精准治理“组合拳”。一是疏堵结合保畅通。针对车辆乱停乱放、四车道被挤成两车道的难题,巡逻队每天引导车辆沿环湖东路有序停放,有效拓宽通行空间。二是迁移场地保安全。针对群众趴在桥护栏上看蹦迪极易落水的危险,巡逻队主动对接蹦迪群体负责人,将活动地点迁移至场地更宽敞、风险更低的一号观景台,并约定每晚9点前结束活动。三是应急处突护平安。身着红色马甲的巡逻队不仅在日常维护秩序,更在突发状况中挺身而出。如暴雨时引导群众有序撤离、帮助摊贩推车、指挥车辆缓行,又如儿童走失时快速协助找回,成为群众安心的“守护红”。
如今,双江村的夜晚热闹依旧,却秩序井然。20多个摊贩在辅道规范经营,蹦迪人群在约定时间内释放活力;居民们沿着滨河步道散步纳凉,不时与巡逻队员挥手打招呼。“看到红马甲,心里就踏实。”成了群众最常说的话。

双江村的实践只是江口街道夜间治理的一个缩影,街道各个村(社区)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夜间巡逻。例如,江口社区重点关注“老龄化”问题,巡逻队每晚除了排查线路老化、门窗松动等安全隐患,还会特意到独居老人家中,检查水电安全,叮嘱夜间注意事项,用暖心陪伴驱散老人的孤独与不安。大塘村因辖区内有工业园区,外来人口较多,人员流动性大。巡逻队便将重点放在娱乐场所巡察与安全隐患排查上,在厂区周边、农副产品交易点与出租屋集中区域加强巡逻,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防盗、反诈知识,调解邻里矛盾,让异乡人在夜间也能感受到归属感。
从双江村的“夜经济守护”,到各村(社区)的“特色化巡逻”,江口街道的夜间巡逻机制不仅解决了夜间治理难点,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下一步,江口街道将继续优化夜间巡逻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提升自律意识,推动夜间活动与居民生活和谐共存,让热闹不失秩序,活力不扰安宁,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夜间环境。(谢煜鑫)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