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首次适用“执前划扣”:“保全—调解—扣划”助力企业高效解纷

发布时间:2025-09-09 16:52: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企业回款遇困,司法保全介入

某商贸供应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与某采购企业(以下简称“被申请人”)因货款支付产生纠纷。申请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依法申请财产保全。

法院经审查后,于2025年5月21日做出保全裁定,冻结被申请人银行账户存款250,623.7元。

法院促成调解,付款陷入僵局

2025年6月30日,在法院积极促成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申请人确认应向申请人支付货款及损失共计258,335.7元。但对于款项的支付步骤,双方陷入僵局。

被申请人希望申请人先解除对公司资产的冻结,再支付相应款项,否则没有多余资金履行调解协议。

但申请人认为,解除冻结存在资金被转移的风险,无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被申请人坚持“钱到账再解封”,而申请人则称“不解封就没钱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执前成功扣划,审执协同提效

见此情形,余龙法官突然想到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 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对此种情形适用“执前划扣”机制,即在保全阶段,经双方同意,直接将保全账户中的款项扣划至法院账户,既不解除保全,又能确保款项到位。

余龙随即向双方介绍了该机制,双方欣然接受。被申请人立即申请由法院直接扣划该账户资金支付给申请人,申请人亦表示同意。法院经审查确认该笔资金扣划不影响其他债权人权益后,于2025年7月1日依法裁定准予扣划。同月14日,款项全部划转至申请人账户,随后法院解除保全措施,纠纷圆满化解。

小切口大作为,司法创新共赢

本案虽标的金额不大,但所实践的“保全—调解—扣划”审执衔接机制,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和现实意义。

延伸保全功能,实现债权保障“无缝闭环”

改变财产保全传统“只冻不付”模式,通过依法直接扣划已控制资金,迅速实现债权,避免了财产转移风险,也减轻当事人诉累,显著提升司法程序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降低解纷成本,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债权人无需另行申请执行,显著缩短了资金回收周期;债务人通过主动履约避免了因进入执行程序可能带来的信用影响,实现了法律效果与信用保护的双重收益。该机制尤其有利于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增强市场活力。

强化权益平等保护,体现程序公正

法院在裁定扣划前严格审查债务人其他债权债务情况,确保不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坚守公平底线,彰显司法的严谨与公正。

本案是基层法院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则、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司法需求的一个缩影。通过机制创新与流程再造,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不仅为类案处理提供了可行范本,也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注入了司法动能。(余龙)

 

责任编辑:刘世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