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寻找仁化县董塘镇红星村的移民生活片段

发布时间:2019-03-19 12:12: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温飞宇 范芯 报道)为寻找新丰江水库移民仁化的生活片段,着力挖掘丰富移民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月18日下午,《中国报道》和仁化县董塘镇副镇长肖文荣一起来到河源新丰江水库移民新村——仁化县董塘镇红星村。该村原任支部书记、主任赖兆利带我们走访了退休老干部赖可卿。

图中左一为83岁退休干部赖可卿 右一为仁化县董塘镇副镇长肖文荣在接受央媒《中国报道》采访中

赖可卿老人生于1935年,今年已有83岁高寿。据老人家描述,还在河源县南湖区晋塘老家时,时年19岁的他就入了党,並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一直担任治保主任一职,为党的事业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工作。1958年,国家要在赖可卿居住的家乡修建新丰江水电站,按照规划设计,南湖区晋塘乡为水库淹没区,居住此地的移民要全部异地搬迁安置到仁化县董塘镇的凡口硫磺矿厂做工人。听到这个消息,他对父老乡亲说:“不管移民到哪?做工人还是农民,我们都不能耽误水电站工程,坚决听从党和政府的指挥安排。”1959年3月18日,身为党员的赖可卿说到做到,他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带着晋塘老家的父老乡亲一路迁徙到达移民安置地。

初来乍到,正是农村高级社向人民公社化延伸的转折时期,隶属韶关矿务局的凡口硫磺厂也在借鉴农村“共产化”模式引领企业管理。吃大锅饭、住大礼堂成为当时的时尚。加之“重移民,轻安置”的思想作祟,移民安置的后续工作进度一时跟不上,直接给移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即便暂住礼堂,那种人满为患的现状无法避免,依然还有移民没有房屋住,真的是一切从头开始。

移民凡口后,赖可卿被任命为硫磺厂干部,分管移民安置工作。走马上任,年轻的赖可卿带着从家乡来的父老乡亲到仁化县长江镇的山区砍伐竹子,用于搭建暂时栖身的茅屋,以此解决移民初到的生活所需。早春三月的山区竹林,阴雨连绵,山路泥泞,给砍伐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尤其那种吸血的山蚂蝗弹飞在身,更令人毛骨悚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赖可卿和他的砍伐队无所畏惧,照常进山砍竹,然后顺着100里锦江水路将竹子放排到仁化县老城区码头,再用汽车拉倒凡口。他们心里急呀!早一天把竹子拉到安置基地,移民就能早一天住上房子。

初步解决了移民简陋的住所,赖可卿又马不停蹄地转入另一个工作环节。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刚刚组建的“土建队”,加班加点打红砖、制瓦,用简易的土砖窑烧制砖瓦成品,跟着在“大小贵地”选址建造平房屋。到第二年开春,不到一年时间,身为凡口砖厂工段长的赖可卿已建造起房屋20多栋,满足和解决了200多户移民的生活居住条件。随后,赖可卿调入硫磺矿下属选厂任班长一职,他同样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在移民和同伴中赢得了赞誉和良好的口碑。

1963年7月,对于赖可卿和移民来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模式,庞大的移民员工队伍已逐渐显现为超负荷的负担,企业减负势在必行。上面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将移民成员成立一个新的公社——凡口公社。赖可卿和大部分移民一样,从工人变为了农民,回归了在河源老家的农民职业。职务转变,做回农活,赖可卿更是如鱼得水。以赖可卿的党性原则和工作能力,凡口公社党委任命他为公社畜牧场支部书记、场长,党政一肩挑。他不辱使命,带领全场职工干出了一番天地。转眼到1971年,根据形势发展趋势,凡口公社并入董塘公社。这一年,赖可卿任董塘公社企业办支部书记兼主任。正是三十出头的年龄,赖可卿有使不完的劲,他勤于思考,敢于真抓实干,经多次在基层调研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移民改善生活的路子。鸡场、石灰厂、茶厂、林场、煤矿、冶化厂、鱼苗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为公社企业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前途景观……

图中间为赖可卿夫妇、右一为红星村委会书记、主任赖兆利接受《中国报道》采访后合影留念

在说到移民的蹉跎岁月时,赖可卿深情地告诉记者,不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相信党和政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移民的生活才会越过越红火。赖兆利也充满感情地回忆红星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他2010年任红星村支部书记、主任时,红星村就已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从泥泞坑洼的泥路到今天的水泥路;从打井挑水吃到今天的自来水到家;从低矮的泥砖房到今天的楼房,无不显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优势体现,尤其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更让移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无比温暖关怀。当我们将要离开红星村时,凑巧在村委会遇到了年事已高的赖林胜夫妇。生于1933年8月的赖林胜老人,今年也快86高龄。他听说我们在探寻一段不曾走远的移民岁月后,随即拉开了话题,说起了他在红星村的一些生活细节。据赖林胜老人描述,他在1963年从硫磺厂转到董塘农场,从事米粉加工,干了不足一年就转到红星大队金星小队做农民。他没有任何怨言,收起行李就直奔金星小队。在他看来,血管里本身流淌的是农民的血,做农民,脚下有土地,心安理得!他们队里当时有人口220人,劳动力有80人,还有30多头牛,这就是队里最初的面貌。赖林胜说,他最开始任小队副队长兼出纳,赖石喜是正队长,他们搭班子讲究团结、互助精神,成了金星小队赞美学习的榜样。1974年,赖石喜推荐赖林胜任队长,挑起了金星小队的担子。赖林胜在任期间,改写了金星小队粮食产量的奇迹,全队由年产粮食130,000万斤到200,000万斤,移民的温饱早已不成问题,还有存粮结余。鉴于赖林胜所起得的骄人成绩,县里破天荒给予他80元人民币的奖励,按当时的工资收入和物价水平计算,80元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不小数字了。

图左一为赖林胜老人在讲述移民故事

“金星”紧跟“红星”,两个村名的碰撞,自然就诞生了一群战胜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南湖好儿女,他们如同不起眼的蒲公英,不管风雨将他们吹向哪里;也不问土地的贫瘠,只要有阳光雨露,他们就能郁郁葱葱,遍地开花结果。这就是历史赋予南湖移民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爱国爱家的品格魅力……

除此,历史也赋予我们更多机缘。1959年3月18日,赖可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移民到仁化县董塘镇凡口,而我们却在2019年3月18日走进红星村赖可卿老人家,相隔了60年时空,我们无意撞上了一个吉祥的日子,是巧合还是缘分的必然?瞬间,我们豁然开朗,这红星村的移民正是紧跟新时代共产党这颗大红星,才不断在移民心灵闪耀着幸福吉祥的光芒……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