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竹县举办第三届喊山开茶文化节。文化节现场,靠种植白茶脱贫致富的茶农们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在茶园里举办一场特殊的生日会:与新中国同岁的茶农们在茶山上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他们在直径两米的大蛋糕前祝福祖国明天更美好。
茶农与新中国同岁 借喊山开茶祝福祖国越来越好
三月的大竹,是属于白茶的季节,茫茫茶山,一个个白芽蓬勃舒展。一年一度的采茶拉开帷幕,喊山开茶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一声唢呐打破了茶山的寂静,唤醒万物。“保护绿水青山,让大地增绿,开茶喽!”退伍军人、大竹县白茶种植带头人廖红军带领着茶农们喊山开茶。“茶仙子们”跳起了开茶舞,祈求风调雨顺,庆祝白茶丰收。
现场,一个直径2米的大蛋糕现身茶园,蛋糕上面写着“祝福中国70”,落款写着“四川大竹茶农”,蛋糕周围站着10名老茶农,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他们决定在“喊山开茶”提前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
“今年,我已经70岁了,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种植白茶之前,村民收入很低,基本不过生日,也没有那么多新鲜事。现在,我们靠着茶叶增收,生活富了起来,所以,借着今天喊山开茶的契机,我们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祝福祖国越来越好。”70岁的老支书曾凡桂兴奋地说。
校企合作让学生懂农业爱农村
喊山开茶仪式一过,茶农们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明天更美好。
据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蒋伟介绍,为了培养同学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丰富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学院特地组织了茶旅结合相关专业和乡村振兴课程班的部分同学参加本届喊山开茶文化节。
近年来,白茶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助力达州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香饽饽,同时也需要大量茶叶营销、茶文化推广、茶旅结合的专门人才。作为达州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专业市场化、学生职业化”发展思路,专业设置始终紧跟市场,始终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地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就办什么样的专业。一年前,学院开设了乡村振兴课程班和茶旅结合相关专业,与国峰农业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共同培养茶艺与市场营销、茶旅结合的专门人才,目前已招生100人左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蒋伟说。
马术是达州职院一名大二学生,她说:“大竹县白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基地,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毕业以后,我们希望用自己所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她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据悉,为全面深化校企融合发展,实现高校专业优势、人才资源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11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探讨茶旅结合发展之路。
安吉白茶模式大竹开花结果
大竹白茶的故事是从廖红军开始的,而他们一家的故事,正是安吉白茶在四川大竹开花结果的经典案例。
2009年,刚在杭州站稳脚跟的80后退伍军医廖红军通过智力支乡联谊会,了解到家乡大竹正开展扶持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决定回乡创业,把安吉白茶引进到大竹县。
廖红军回来之后,哥哥廖超也结束在外打工的日子,带着妻儿回到了大竹县。除了自己种植了500亩白茶,还帮着廖红军创立国峰农业,打造“国礼”品牌。2018年,国峰农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而他的云峰茶谷也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
短短几年,像廖红军这样外出打工回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昔日空寂的“老人村”,因为白茶产业的发展,又有了新活力。
“引进安吉白茶,引进的是一种绿水青山模式。”廖红军告诉记者,白茶产业在大竹经过近10年的发展,种植面积近5万亩,辐射万源,宣汉,广安等临近县市,已经带领数万村民脱贫致富,大竹白茶也成为了大竹县一张城市名片。他期待大竹白茶和安吉白茶一起联手做大做强,将白茶推向世界。
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近10年的培育发展,大竹现有18家白茶专业合作社、6家白茶企业,白茶种植近5万亩,为当地群众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余个,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据廖红军介绍,2017年采茶时,当地人的采茶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他需要从外地组织招工600多名采茶工。采茶工一天能采6斤左右的茶叶鲜叶,每斤人工32元,每天的收入就能达到200元左右,一个采茶季下来,有采茶工拿到过万收入。看到采茶收益这么好,从2018年开始,本地茶农采茶积极性大幅提高,基本不需要再到外地招采茶工。
“大竹白茶产业的振兴,是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牵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达州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表示,要让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形成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循环。他说,四川大竹走的正是一条全面振兴的乡村发展之路。
大竹白茶产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竹将继续发挥白茶产业党委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大竹白茶”一个公共品牌;建成白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白茶交易中心。力争到2020年,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综合产值达25亿元。
中国报道.社会纵横 郭远乐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