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指导、“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与艺术大展组委会主办、北京筑梦天成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2017“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与艺术大展暨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此次活动以丝路文化为核心主题,以书画艺术为表现形式,汇聚了范曾、何家英、孙其峰、崔如琢、田英章、李海峰、梅丽琼、蒋志强、梅凤仙、罗建辉、李积成、刘连城等50位当代书法家、国画家与油画家的作品。当解读到梅丽琼汉碑隶书四条屏作品时,组委会总策划人说:“梅丽琼这次的汉碑隶书《朱子家训》是这次大展最大篇幅作品,让人震撼!”
在开幕致辞中,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指出,开放创新,是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与艺术大展的宝贵灵魂。本次展出的名家作品,多以“一带一路”为创作题材,或全新创作,或重装上阵,集中展现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申万胜强调,“一带一路”为新时代的书法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书法家应该发挥特有的作用。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部主任、理事、画家刘中认为,美术的创作与发展方向,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而要勇敢、积极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家进行合作,学习东西方古典艺术中的创作技法,将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精粹展现出来,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让中国的艺术作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在高峰论坛中,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朱相彬提出, “一带一路”符合儒家思想中的包容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的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能理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应有的担当。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董军社接受了刘准的作品捐赠,他提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度重视与艺术界、艺术家的合作,探索科学与艺术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的直接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艺术建设的核心平台。 |
责任编辑:张婧丹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