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小记南湖移民匠人张志坚

发布时间:2019-04-19 21:47: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温飞宇 范芯 报道)张志坚,广东省仁化县董塘镇南湖村委东升村人,现年83岁,一生从事两种职业一是泥瓦匠,二是木匠。

泥瓦匠,其简单来说就是从事砌砖﹑盖瓦等工作的建筑工人。泥瓦匠,是一种历史相当悠久的工作,且还是一种技术性工作,虽然经过简单训练后多数人人都可以做的来,但是真正做到精,做到专业,不容易。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简单来说,木匠就是以木头为材料,利用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木匠从事的行业是很广泛的,他们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具,在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广告行业等都离不开木匠。

不管是泥瓦匠,还是木匠,要想做好都不容易,都需一颗匠心,所谓匠心,就是一种责任,一种坚守。

一般习惯性地将泥瓦匠或木匠称为师傅,所以,面对张志坚老人,我也称之为张师傅

2018年12月18日晚,听闻记者一行从仁化来到河源寻找“移民文化”张师傅的三儿子把我们带到他河源市区的家,张师傅已经在厅里等候多时了,热情的张师傅起身相迎,他虽然已是83岁高龄,但精神状态很好。

张志坚老人(左一)在对仁化县董塘镇南湖村妇女主任谭毓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张师傅的三儿子对我们说:“我一直对我爸说,你的经历那么多,那么特别,到时候一定会有记者来采访你,给你写文章的,这不今天就兑现了。”具体到张师傅经历了什么,他儿子说,还是得张师傅自己说。

我们在沙发上坐好后,开始聊天。张师傅一边用移民话说,南湖村委的妇女主任谭毓红一边给我们翻译。

张师傅说,他1959年移到韶关,因为当时刚移民到仁化县凡口矿,条件非常地艰苦,他就与一些老乡回流到河源,找到当时的移民局,毕竟回流移民问题要解决需要一些时间,他们就搭起帐篷,睡帐的日子持续很长时间,然后,就又被安置回移民点。这样反反复复的移民之路走了多次,每一次辛苦与酸涩都被坚韧消化掉了。

1985年秋,张师傅再次到仁化县董塘镇南湖村委的东升村生活,直到1998年,他们一家才再次回到河源,这段时间,张师傅虽然生活压力很重,但是他有手艺,他维持生计的手艺就是做泥瓦工。同时,他也会做木工。因为张师傅自幼跟随其父亲学习泥瓦和木工,是一位典型的手艺人。

张师傅的木工与泥瓦匠手艺全部师承其父亲,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的一颗匠人之心。从儿时学艺起,父亲就教导张师傅作为一名匠人应该有的行德。首先,要做到严,即手严、嘴严、眼严。三严的具体意思是说,再喜欢的东西都不能拿到家里自用;说话必须注意分寸,不能胡吹乱吹,说话声音不能高,饭桌上做到食不语。因为,张师傅父亲那一代,最主要的是吃百家饭,每个人家里的生活之间,饭食质量之间,都有着相当的差距,谁家好,谁家不好,都是人家的隐私,绝对不能有半点流露,说别人家的隐私可是匠人的大忌。然后,不管是在谁家里干活,眼睛都不能直勾勾看个不够,给人一种色迷迷的感受。俗话说,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任何时候行业戒规是绝对犯不得的,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底线,越了底线就丢了脸面,失了行德,同时,也失了工作机会。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