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俞礽建 报道)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有个乡村厨师薛建波,在两三年前建立了个微信捐助群,每天通过微信群来募集善款来进行“日行一善”爱心活动。两三年来,微信群成员虽然互相间大多不认识,更是是没见过薛建波本人,但是他们捐款的总额却达350多万之巨。
一个普通的乡村厨师怎么会有如此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呢?那一年365天,他真的能够做到“日行一善”吗?
薛建波(左)薛凤萍夫妇
薛建波出名源自行善
龙田是福建省福清龙高半岛的商贸中心,全镇人口12万,在这里没有人不知道薛建波。来到薛建波的老家上薛村,跟这里的村民打听了一下,果然他们都听说或 认识薛建波,还能知道他做了好多好事。
去年,我们在王亦尖老人的家里,只见头戴安全帽,手握锄头正在搅拌水泥的薛建波。这里居住着一位老人,平时一个人居住这栋上百年的老房子里。由于一场台风刮坏了屋顶,老人无家可归。
“因为我上一次在这边村里办宴席,刚好听村委会干部说这家情况很糟糕。当我过来看他的时候,王老伯全身湿透了坐在这边哭,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房子不能住了。”薛建波说。
于是薛建波看了看王亦尖老人的渗水漏水的房子,出来时皮鞋都湿透了。
了解到王亦尖老人困难情况后,薛建波当即编辑信息,把老人的房子受损的照片和家里困难情况发到“日行一善”群里公示。在短短的一天时间,薛建波就为老人募集了3000多元善款,他用这笔捐款为老人搭建了一个新的屋顶,解决了漏雨的燃眉之急。过了一段时间,薛建波又带着第二笔捐款来帮助老人加固一下墙体。薛建波带着李海英施凤清等志愿者,不仅帮老人修好了房屋,还为他添置了桌椅和燃气灶等生活必需品,让老人今后快乐的生活,之前愁眉不展的老人这时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安置好老人之后,薛建波取出一张表格,这上面记录了为王亦尖老人捐款的详细名单和捐助金额。除了让王亦尖老人确认捐款金额外,还要一位见证人签字确认,把填好的表格拍张照片,发送到“日行一善”微信群里公示,这样薛建波才算完成了一天的日行一善。
忙碌了一整天,房子终于修好了,老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屋子又漏水又漏电的。
像这样修房子的事情,既费时又费力,薛建波真的每天都坚持做到像这样去做一件好事吗?关于这问题,薛建波打开车门取出几样东西······这辆工具车每天都要奔波于福清的各个角落,车就是薛建波的移动办公室。
薛建波说:“大家都称这是爱心皮卡车。”随后,他拿出一摞爱心账单,里面存录着他们爱心款,还有捐赠人的姓名等等。这些账目与他手机里记录的2000多张图片和视频及370多条文字信息,都能一一对应。大家不得不佩服他的细致和用心。
从发布求助信息到募集善款再到进行爱心活动,再到将每一笔善款的去向,都详细记录在案,这都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薛建波每天还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每天承接好几场乡村的宴席。他有这么多时间工作和“日行一善”两不误吗?
走近薛建波生活
每天凌晨3点钟薛建波就起床开工了。打开冷库取出部分冻货分类叠装进车子,再赶往菜市场买些新鲜的九节虾、八爪鱼及肉等食材。他经营着一家建发公司,专门承接乡村里的各种红白事宴席,由于为人诚恳做生意讲究信用,生意非常红火,每天都要承接好几场宴席。为了食材新鲜,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去菜市场买海鲜及肉等等。每天清晨4点至6点是菜市场批发时间,错过这段时间,变成零售时间,各种食材价格都会上涨。所以每天不能错过批发时间。
采购结束时,薛建波还要趁着新鲜度把这些食材分送到办宴席的各个村子,往往送完最后一家时天已经亮了。
每次下乡做宴席或送货时,都会开着张贴着公益广告的货车:爱是天下最美的味道。最重要是在车厢的右上角留下求助电话和QQ号码,方便群众求助。
薛建波与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左)合影留念
如今薛建波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已经伴随着他的脚步传遍了福清的大街小巷。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行走在乡村间的雷锋厨师”。
建立“薛建波爱心仓库”
2009年,他用赚到的钱在老家建起了一个“薛建波爱心仓库”。在这间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大到棉衣棉被,小到锅碗瓢盆、电热水壶、手电、牙刷、指甲剪,应有尽有,如同一个小型超市。当问及为何建立这爱心仓库时,薛建波回答:“因为那些老人舍不得去买各种生活用品,但我每天去做厨都会接触这些贫困家庭,所以我跟老婆说挤出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作为爱心仓库,就是这个房间腾出来了,然后我们去买各种各样的物品放在这里,送给有需要帮助的人。”
省有关领导视察薛建波爱心仓库
这间爱心仓库自2009年创办至今,薛建波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帮助过400多户困难家庭。但是在他看来,并不是有钱才可以做慈善,爱心不分大小。
爱心的动力来源于回报社会
薛建波的爱心之路就是从20年前的一块大饼开始的,那时16岁的他去叫卖糕点,一路下来两百多块的大饼都没有卖出去,心里极其失落,刚好遇到好心的老奶奶,帮他把糕饼卖给出海的渔民,让他特别开心与满足,那时爱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慢慢地发芽。
在最初的几年,薛建波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献爱心,但是后来他发现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凭个人之力远远不够的,于是在2009年薛建波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始通过“日行一善”爱心活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薛建波团队合法性
在薛建波办公室里,正召开一次小型例会,在座都是“日行一善”微信群成员,都是管理员级别,两年前还不会用微信的薛建波在周主育的支持下和他们的提议和帮助下建起了这个“日行一善”微信捐助群。
薛建波说:“个人向社会募捐当然不合法,但我跟他们几个商量找一个机关单位做我们的监管单位。后来我们找到了福清市慈善总会。慈善总会特别积极地配合,毕竟他们也是公益组织,在他们的监管下拉了很多朋友进来。”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右)在“日行一善”办公室里采访
后为了做到规范 `高效管理,薛建波注册了“福清市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经费来源于“日行一善”微信捐助群,每天源源不断的红包汇集群里,再经“中国好人”薛建波之手变成“暖心包”向困难人递赠。
“日行一善”微信捐助群立下一条群规,群里的红包只有薛建波一个人可以抢,如有误抢必须全额返还。微信群成立以来,从最初的几个人到今天的几百人甚至千余人,捐款小到几分钱,大到上万元,几百万善款去向明确,分毫不差。20多年来,仅个人捐款就逾200多万元,带动学雷锋团队3万人次共募积善款600多万元,用于帮助1000多户贫困家庭。这个数字令人吃惊,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微信群里80%以上的群成员间都不认识,甚至没见过薛建波本人,他们却向薛建波的微信账户转账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
其实在“日行一善”微信群里,薛建波不鼓励大额捐款,他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爱心不分大小,小善也可以汇聚大爱,而这正是“日行一善”微信群的魅力所在,并被其他慈善公益组织所效仿,纷纷成立“日行一善”微信群。
如今行走在福清街头,经常会看到薛建波事迹的公益广告,一位普通的乡村厨师用24年的爱心长跑感动了这座城市。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