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四川达州双庙镇 一朵正在绽放的富裕之花

发布时间:2019-04-30 00:04: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郭远乐报道)双庙镇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部,距城区3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8.4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社区、共181个村民小组,11662户,30939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886户、2230人。

近年来,双庙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抓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抓好民生保障、抓实产业发展,以不胜不休的工作作风绘就了一幅幅脱贫恢弘画卷,奏响了一曲曲奔康雄壮凯歌!

双庙镇引进、成立大小专业合作社36个,主要发展了蔬菜、蚕桑、香椿、大雅柑、青花椒和生猪、特色水产等种养殖业。

全镇大棚蔬菜3600亩、露天蔬菜2200亩,占全区市场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二东、石门寺、新利、南岳寺、红巾等;蚕桑4600亩,占全区市场的35%,主要分布在九贤寺、南岳寺等;生猪年底存栏12000头占全区15%,主要分布在石门寺、张家湾等。

其中,脱贫村中茶园村发展特色水产养殖400余亩、莲藕种植 300 余亩、清脆李450亩、安仁柚200亩;陈坪村发展发展大雅柑 490 余亩、塔子梁村发展香椿 150 余亩、大雅柑147亩、生猪养殖500余头;

二东村发展蔬菜大棚400余亩、蝴蝶兰花卉基地100余亩;南岳寺村发展果桑260余亩、葡萄150余亩、大棚蔬菜600亩、香梨130亩、核桃160亩、青花椒1000亩,成功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难问题,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步伐,通过各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共带动农户就业700多户,其中贫困户300多户。切实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保持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实现脱贫,确保不返贫。

 

 

人物故事

茶园村五村村民周其宣是当地人眼中的能人。会烧电焊,会开三轮,是当地出名的屠工,种田更是一把好手。可是,2014年以前,他家的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母亲重病,他的一个孩子重病,自己和妻子也多病,沉重的医疗费用让他家的生活抬不起头。

2014年,周其宣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当年,他家就享受到了贫困户住院治疗费用可以报销90%的政策。2015年,周其宣一家人就打败病魔。

2015年,击败病魔之后,周其宣的能人本色逐渐显露,2016年,他家就顺利脱贫。当年,他申请了五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建起了猪舍,开始养猪,到2019年4月,存栏49头,单养猪这一项,每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现在,他还利用养猪的收入,建起了牛圈,开始养牛,目前投入近5万元,养了6头肉牛。除此之外,还养了几十只跑山鸡,养了鱼,种了玉米。说起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周其宣和老伴田秀容,笑容满满。

周其宣只是双庙镇脱贫奔康路上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双庙镇在脱贫奔康的路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带领了一大批群众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接下来,双庙镇将继续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深入推进结构化扶贫产业发展,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在全镇范围内成片发展青花椒5000亩,做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达3000亩以上,鼓励各村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积极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二东村芸蝶生态园和南岳寺瑞福蚕桑乐园旅游业,通过赵双木旅游环线的发展开办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参与旅游项目,形成以点带面的旅游产业,鼓励通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点品质。

深挖脱贫村的产业发展,在原来基础之上做大做强产业的技术培育和人才培养,通过发展优质苗,壮大产业的挂果率,力争实现100%,让每个脱贫村的产业实现早日挂果,实现产业早日产生效益。

中国报道·社会纵横 郭远乐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